标题: | 沂源县石桥镇中心小学2023-2024教学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764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8-19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岁月无声,风雨阴晴,时节有序,教育留痕。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继续围绕学校的“办有温度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深化课堂改革,创建“双新”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研究优化作业设计,推动学生减负行动;探索交互系统教学平台应用等策略,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配齐专兼职教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熟知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具备良好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室与教务处联合成立巡课小组,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并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课程开设情况,随时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
3.开辟种植园,上好劳动课。我校在校园北开辟了一片“绿色”种植园,为孩子们创造“第二课堂”,并为各班级划分种植区域。一是劳动教师利用劳动课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培育种植、管理收获;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种植园这一资源,与各学科整合,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培养思想品格。
二、夯实教学常规,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1.抓严关键环节。教务处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的方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周四为固定常规检查日,每周必查,查后通报,追踪整改;实行领导包级制,每周领导推门听课时,随机抽查教师备课的落实情况与课堂教学规范行为。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以检查指导促进常规质量提高。
2.扎实开展好常规管理月活动。本着立足实际、务实提高的原则,开展了学科教学计划编拟交流活动、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活动、精彩课堂实录点评活动、教师思维导图设计评比活动、优秀作业设计比赛(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完整作业设计)、钢笔字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单元试题编拟活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引领教师明确扎实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保障。
3.五是加强作业管理,精心进行作业教学。切实做好2024寒假作业的检查,进行假期自主学习明星的评选和表彰。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其中有三名教师获得县作业设计一等奖,一名教师获二等奖,学科涉及语文、数学、科学。
三、聚焦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学好课标,用好课标。加强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以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依托,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是加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自己,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
二是新课标课堂展示。教师积极探求有效教学方法,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达到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2.加强大情景下“双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是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主题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学科教研、联片教研、智慧教育平台等教学研讨交流活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开展全员课堂教学创新观摩研讨活动。为有效推进“双新 ”达标课堂活动深入实施,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搭建教师提升和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开展了石桥镇中心小学“双新 ”达标课堂标杆课活动,人人一节达标课活动。
四、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规划,建立成长发展链。学校不仅科学地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要求教师在学校总体设想下规划出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制度,明确每学年每个教师的自我发展目标。
2.通过师徒结对等活动使新教师快速成长;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发展。4月18日开展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观摩课堂教学、交流磨课感悟收获、导师点评等环节,让青年教师定目标明方向,助力专业成长。
3.培训进修,推动教育创新之舟。实行教师充电工程,全方位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与联片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各项教研及比赛活动。还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走进第二实验小学,参与该校的教研活动,并通过专递课堂,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力量。
五、坚持教学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狠抓学生习惯培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一是继续抓实学生学习常规,规范学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练习作业、反思总结等各个环节,养成学生会读书、会学习、会思考、会作业、会反思、会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认真组织三项学习活动。第一项是进一步强化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求每名学生建立预习笔记并纳入班级考核;第二项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培养,并把学生注意力培养与教师授课水平提高结合起来,确保学生上课摒弃杂念精神集中,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供保证;第三项是开展学习竞赛活动,通过举行冬学竞赛、春学比武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2.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包级领导找准年级发展目标,确立每个年级的工作重心和发展目标。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依据,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一言一行开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兴趣广泛、爱好多元、特长突出、全面发展。
3.完善考评办法,过程和结果并重。对教师和学生评价,采取平时抽查、专项检测、质量调研、学科竞赛、艺体活动等手段促进教师站好课堂,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理想成绩。
取得的成绩: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郭孝娟等4人被评为县教学质量突出个人,郭正红老师等2人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班主任。唐敬艳老师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教师,周莹莹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班主任,刘传海老师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工作突出教师,杨丽丽老师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班主任。
在县青年教师基本功评选活动中,任凤获得一等奖,在县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张晓峰老师被评为组织工作突出个人,李永峰等老师获得体育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县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郭正红老师等5人获一等奖,孙金磊等教师获二等奖;在县教具评选活动中,杨丽丽老师等获得一等奖,并被评为县教具能手;在教育信息化评选活动中,多人获一等奖;在“三个课堂”和网络教研活动中,有郭孝娟、任凤、任会娟等执教名师课堂公开课。
在“环境健康杯”“爱眼日”“读一本好书征文”“百灵艺术节”等各类学生比赛中,有20多名学生获得征文比赛一、二等奖,绘画类比赛一二等奖。
存在的问题:
一学期来,我校一直以抓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各科成绩为宗旨,不懈努力工作,但也有不如意之处。
“老带新”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实效性,对教师的业务学习以及校本培训开展的不够。
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意识淡薄。
3、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组内研讨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尚需不断挖掘潜力,提升组内研讨课的功效。
4.个别教师各类教学常规不够规范,甚至不交。体现在个别教师的教案备的过于简单,脱离本班实际;作业批改时,批改有的不太规范,错题订正但批改的不及时,或没有评语的现象;好多学生的作业书写不整齐,太乱,说明教师平时强调不够;听课次数不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相互提高的作用。
努力的方向:
1.加强队伍建设,引领专业成长。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开展“青蓝工程”“传帮带”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促进教学水平快速提高;鼓励中青年教师大胆“走出去”,在各级各类基本功大赛、优质课比赛、公开课展示、听评课活动中进阶成长。
2.教研活动注重实效。一是丰富教研内容、优化教研形式。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例研究、课标及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在加强集体备课教研形式的同时,强化落实听评课式教研活动。拓宽教研渠道,积极参与联片教研活动、基于县资源平台的网络教研活动等。二是规范组织教研活动。每周开展不同学科的听评课活动,同学科听课教师要提前同步备课,带着教学思路进课堂,听课时不断与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对比,产生思维碰撞,评课时与讲课教师展开积极交流、探讨,促进共同提高,参与活动的学校领导要发挥好示范引导、组织管理的作用。
3.行政推进,保障工作落实。
一是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教学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委会人员分工包级包班,参与班级管理,负责班级教学工作推进。包班人员每周听评相应班级教师1节课,检查教师教学要求落实情况,强化常态课管理,每周例会,校委会成员逐一反思工作存在问题和差距,总结经验,思考措施,注重整改。
二是节节巡课制。校长班子和教务处人员组成巡课小组,节节巡查教师上课情况,关注课堂规范、读写姿势、思维导图运用和当堂训练高效课堂落实情况,特别关注学生课堂注意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巡课结果纳入教师的师德考核。
三是量化考评制。学校制定教学专项考评方案,把教师的集体备课考勤、参与情况、听课日活动、教研活动考勤、专题研讨记录、课改工作记录、教学反思、各类课堂展示全部考核量化,每周一次总结公示,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保证教学工作机制的有序运行。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评选课改标兵,评估结果计入教师德能勤绩考核。
四是工作留痕制。要求各个教研组,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拍照、摄影等方式进行记录,每周一将自己小组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图文方式制成工作简报进行公示,让全体师生进行监督。
初心如磐,笃行不怠。对我们而言,教学之路没有终点,我们需要面对一次次的挑战,去实现一次次的超越。面对接下来的新征程,面对来自各界的殷切希望,教务处将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鼎力支持下,继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全心全意服务好全校师生。不负韶华勤教学,立足当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