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3-527804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2-11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12-11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1.09-2024.08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

 

一、学校概况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西里小学”,后四易其址,三更其名,于20015月正式命名为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24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校内设有200米环形跑道和标准音乐、舞蹈、器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科技活动、创客活动、体育活动等各类专用教室或活动室20余个。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561名学生,在职在编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42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先后荣获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市数字化校园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自2005年至今连续13年被评为县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和县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先进单位)。

近些年来,全体西小人从教育本心出发,结合学校历史和自身实际,确立了“儒雅教育”这一核心文化,逐步明晰了办学理念——“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提出了“做儒雅教师,育儒雅学生,办儒雅学校”的办学目标,提炼出“培养‘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具有西小特质的儒雅学子”的培养目标。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1.新校舍,新气象

近几年来,借助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和优质均衡县的契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教育投入,我校高标准的综合楼、餐厅楼、塑胶操场即将投入使用,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另外,各级领导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家长的需求为学校的发展聚集了许多正能量,势必助推学校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2.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同,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各项考核制度激励作用明显。

3.团结向上的教干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决策力和执行力较强,工作务实,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全体班子成员认同“儒雅”教育核心理念,并以此指导自身工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高级教师1名,研究生1名,全部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市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8名。教师队伍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较强,敬业爱岗爱校,乐于奉献,积极争做“儒雅教师”。整个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敢于创新。

4.学生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

学校坚持“学生立场”,坚持“儒雅”教育理念,培育“五雅少年”。从学生的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五处细节着眼,以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重点,通过校本课程、隐性课程、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渠道全面系统的实施儒雅教育,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使每一名孩子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现在全校学风浓,班风正,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自主管理初见成效。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五名学生被评为“沂源县十佳少年”或“沂源最美少年”,有52人次在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5.儒雅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特色逐渐显现

近几年来,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导报、齐鲁晚报、淄博日报等报刊对我校的儒雅教育进行了报到,沂源电视台先后三次为我校的儒雅教育制作专题片,并先后两次在市里做了“儒雅教育”方面的典型发言,迎来几十个外区县及外乡镇单位观摩交流,2017年春天,学校的儒雅教育被确立为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今年年初,韩蕊等24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县首届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获全县小学组第一名,原创作品《西里家书》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展播。

三、学校发展劣势分析

1.教师专业素养和团队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教师教学理念、专业水平不能够满足现代学校发展的要求,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缺乏真正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名师,“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名优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2.家校共育效果不够明显

学校服务范围大,农村家庭背景不均衡,生源基础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两极分化严重,问题学生数量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根据农村小学实际,做好家校结合,最大限度提高家校共育合力需进一步探索。

3. 教学改革有待突破

虽然学校的教学改革从未间断,但学校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变来变去,收效不大。学校于2017年春季开始积极开展“让学引思、以学定教”指导思想下的“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但在实践中全体教师还未完全形成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4.文化积淀有待厚实

学校办学历史不短,但一直到2007年秋季才把学校文化的核心最终提炼和定位为“儒雅文化”。在做学校“儒雅文化”的起始阶段面上的工作做得多,缺乏内涵。只有近几年才真正着手把“儒雅文化”做细做实,并积极争取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并内化为每名师生的自觉行为。一个好的学校文化的真正形成,往往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总之,随着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适应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师团队,开设适合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课程,以文化提升学校品位,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未来三年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学校发展潜势分析

1.教师具备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校走过了“合格+规范”建设的初期阶段,正逐步走向内涵发展的阶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战斗力强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工作踏实、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保障;富有活力、意识开放的学生、家长队伍是我们开展学校工作的重要基础。全体西小人这种执着的追求、实干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和内在的活力,将成为学校主动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潜在动力。

2.“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改革已全面启动

在互联网+及学校当前的儒雅教育背景下,坚持“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做儒雅教师、育儒雅学生、创儒雅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我们已经开始把学校原来的“小组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与县教研室近年来在全县小学大力推进的“多维合作、高效生成”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借鉴江苏当前正在实施的“让学”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以学定教”指导思想下的“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3.“一体两翼三支点”大语文教学教学观实步确立

 “一体”是指语文课本。两翼是指校本课程和课外阅读。“三支点”是指练字本、读书笔记和日记本。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如果说,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什么最重要,我们认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目前,这一点全校上下已达成共识,在“儒雅教育”引领下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已初见成效,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初步形成。

5.特色鲜明的兴趣小组活动已初见实效学

学校以乡村少年宫建设为依托,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增设了剪纸、书法、国画、二胡、篆刻、经典诵读等十六个校级课外兴趣项目,连同年级、班级的特色活动一起构建起渗透“儒雅教育”特色的课外活动体系,使课外活动真正有意义的活动起来。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县教体局三年规划编制工作统一部署为指导,以“儒雅教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和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等级阅读评级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积极探索以“儒雅教育”为主线贯穿全校工作的特色体系,打造独具儒雅气质的精品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实现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提升整体竞争能力,成为在沂源县享有一定声誉,社会认可,家长信任,学生向往的一所精致化小学。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实现“做儒雅教师,育儒雅学生,办儒雅学校”的办学目标。

做儒雅教师——以儒雅文化为导向,确立“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思想,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度融合,引领教师自觉、主动发展,提高工作的主动力和执行力,让每位教师感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坚持“师德为核心、业务为根本、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培养理念,创新培训培养模式,分层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大名师培养和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带动学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儒雅教师队伍。

育儒雅学生——紧紧围绕“培养‘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具有西小特质的儒雅学子”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重点,通过“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儒雅教育主题活动和等级阅读评级等系列活动,培养“有教养、有素养” 的儒雅学子。

办儒雅学校——以“儒雅教育”为核心,总揽全校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学校的重点发展项目,形成体系,丰厚“儒雅文化”底蕴,让校园处处洋溢着儒雅文化气息。力争在2024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独具儒雅特质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所好学校。

二、基础性目标

1.管理。充分利用优质均衡发展的契机,在新改扩建校舍的基础上,争取各级领导支持,高标准配置功能用室,教育资源逐年更新,利用率高,力争在2018年底创成市智慧校园。积极探索构建“儒雅教育”框架下涵盖学校管理各层面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科学、高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每学年的县目标管理考核中保持同类学校中上游水平。

2.文化。制定学校儒雅文化建设方案,力争在规划期内将学校的儒雅文化做大做强,做出成效,在规划期内形成儒雅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3.队伍。坚持“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思想,加强干部、班主任、教师这三支队伍建设。创新模式,分层培训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加大名师培养和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在规划期内培养一批校级、县级、市级骨干教师。

4.德育。结合“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这一办学理念,根据全国、省、市县德育工作文件要求,对德育课程、学科渗透、传统文化、少先队工作、家庭教育等进行统筹整合。以儒雅教育特色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特别是与校园文化提升、家庭教育实施结合起来,形成我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5.课堂。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让学引思、以学定教”理论,以构建高效课堂为出发点,进行“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的继续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形成课堂教学效益,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保驾护航。

6.课程。进一步完善“儒雅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多样化与特色化建设,着重结合学校儒雅特色课程发展综合活动课程,提高各个课程内涵与外延的融通度。

三、发展性目标

突出儒雅教育特色。一是加强“一体两翼三支点”大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创建书香校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依托乡村少年宫,构建起渗透“儒雅教育”特色的社团活动体系,不断提高社团师资水平,以儒雅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部分 学校重点发展项目及实施策略

 

   项目一:教师专业发展

一、预期目标

坚持“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思想,铸造“儒雅、博爱、责任、创新”师魂,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年龄、专业结构,强化学习,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提升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各学科有20%的骨干教师在校、镇、县内有一定影响。大部分教师能胜任学校的教学改革任务并能承担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二、实施策略

1.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建立健全教研机构,把每周的教研活动日落到实处,强化教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高效率,让教师真正在每次的研训中都实实在在的收获,引导全体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自觉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研训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研训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师研训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评、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研训的创新途径。

3.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实施校内“1+1”名师带动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间合作互助。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养成自觉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习惯。

4.倡导“做儒雅教师从读书开始”的良好氛围,启动“教师读书工程”,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作用,组织开展“读经典名著做儒雅教师”活动。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和一本经典名著,每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读一篇与自己所教学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章,坚持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定期组织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和“西小儒雅讲坛”活动。

5.继续开展“师爱进万家”家访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进一步探索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参与的开放式多元化师德师风评价方式,加大对教师违规参与社会办班、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推销教辅资料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儒雅教师队伍。

6.从教师健康幸福工程入手,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紧张又不失轻松、和睦又合理竞争的工作氛围。在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上,更好地架起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让教职工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三、推进计划

 

阶段

 

主要内容

 

成果形态

负责部门

 

 

2021

9

――

2022

8

 

 

1.启动教师专业成长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全面实施“1+1”专家指导、名师带动工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快速、高质量提升。

4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5加强师德教育,在教师团队中树立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正气。

6.落实“教师读书工程”。

7.加强教师研训学习。

8.落实教师健康幸福工程,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1.指导教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各自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印制《教师专业成长手册》。

2所有任课教师能基本掌握本学科教学要求和信息化辅助教学基本技能,形成基本教学模式,有20%的教师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3每学科培养1名在镇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20%以上教师成为镇级以上骨干教师。

4.形成完善的考评方案,做到教师考核合理、公平、科学,每学期评价一次。

5.形成完善的师德考核办法,与教师签订规范办学承诺书和目标责任书,严格对教师进行师德评定考核。

6学校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全面启动读书工程,组织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和“西小儒雅讲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教师平均每学年读书5本以上。

7扎实搞好每周一次的校本研训活动,选派30%的教师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和远程研修参与率100%

8.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健康查体,按规定落实好教师福利待遇,每学年结合节日组织教师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2022

9

――

2023

8

 

1.加强教学模式研究,使广大教师成为技能娴熟、成绩良好的合格教师。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全面实施“1+1”专家指导、名师带动工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快速、高质量提升。

4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5加强师德教育,在教师团队中树立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正气。

6.落实“教师读书工程”。

1.有30%以上的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30%以上的教师成为镇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原基础上增加12名在镇内有影响力的名师。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帮助教师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全面实施“1+1”专家指导、名师带动工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快速、高质量提升。

4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5加强师德教育,在教师团队中树立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正气。

6落实“教师读书工程”。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和一本经典名著,每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读一篇与自己所教学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章,坚持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定期组织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和“西小儒雅讲坛”活动。

 

 

 

 

 

 

2023

9

――

2024

8

 

1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培养骨干教师群体。

3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修养。

4加强教师学习交流,开阔教师视野。

5全面评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达成情况。

6.不断修改完善科学制度加人文关怀相融合的教师管理办法,全面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1.力争15%的教师取得县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培养县级名师1人,成立名师工作室。

2.力争50%的青年教师在镇级以上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

3.每学期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不少于4次,推荐县级以上“最美教师”或“十佳师德标兵”至少1人。

4.建立23所联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正常互访学习交流每学年不少于2次,邀请专家到校指导1次以上。

5教师形成个人三年规划总结,学校进行评定。

6.儒雅教师团队初步形成,教师评议学校满意率达100%,学校争创县级以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项目二:学生习惯养成

一、预期目标

学生达成目标:紧紧围绕“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的办学理念,精心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完善校级、团队内、年级、班内、学习小组五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学生自主管理格局,培养‘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具有西小特质的儒雅学子。

德育队伍达成目标:增强责任心,提高全员育人效果,熟悉学生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具备一定的德育和学生管理理论技能。规划期内培养县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3名,发表市级以上德育论文2篇。

学校达成目标:加强阵地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守法意识;深化少先队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增强育人效果;扎实开展艺体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实施策略

1. 按县教体局统一部署,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实现德育系列化。

2.提高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学生工作能力,指导部分老师确立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相关研究课题。提高全校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逐步架构实践、反思、重建、再反思、再重建的“自主研讨,自觉发展”的学生管理文化。

3.初步建立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带头做好日常的学生管理与研究工作,引领、带动组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本年级学生工作,组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形成年级组合力。

4.逐步构建学生工作校级、团队内、年级组内、班内、学习小组内五级学习交流和评比制度。全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与学校生活,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和构建校园生活的主力军,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学生自主管理格局。

5教室外墙、教室内、校园内布置坚持学生立场,进下丰富学校的隐性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和学生校园生活品质。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6.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班级考评制度,逐步推进学校四季主题活动,逐渐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7.积极探索适合的家校共育方式方法,增强家校社教育合力。

三、推进计划

 

阶段

 

主要内容

 

成果形态

负责部门

 

 

2021

9

――

2022

8

 

 

1.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2加强德育体系建设,实现德育活动系列化,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德育工作。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4精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建立后备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提高班主任素质。

6.加强少先队建设。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加强少队知识学习。

7规范德育阵地和少先队阵地建设,发挥阵地育人作用。

8.扎实开展学生艺体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1.师生结对帮扶,教师全员参与学生管理。

2.制定德育系列计划,落实“一月一主题,一节一活动”要求,扎实开展系列活动。

3.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次以上。

4.结合儒雅教育开展,力争三分之一的班级创成习惯特色班级。

5.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1名。

6.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活动,组织辅导员培训会2期以上,主题班队会开展正常,高标准规划建设队室。

7.建立2处校外德育实践和少先队活动阵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8.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学生的各项技能合格率95%以上。至少保证2个以上节目在县百灵艺术节中获一等奖以上,学生足球比赛男女队均进入全县前三名。

 

 

 

 

 

2022

9

――

2023

8

 

1.全员育人机制进一步成熟,德育队伍进一步壮大。

2.强化班主任培训。

3.落实和完善德育系列活动,以活动促学生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4.精心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5全面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少先队工作形成特色。

6.规范德育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发挥阵地育人作用。

7.开展艺体特色活动,以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

1.全员育人机制建立并趋于完善,氛围进一步浓厚。

2.适时召开德育培训会,培养县级以上优秀德育干部2名,发表市级以上德育论文1篇。

3.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遵纪守法、孝老敬亲等主题教育活动。

4分学段落实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组织习惯养成阶段性成果观摩、评比、评价等活动,确保三分之二的班级创成习惯特色班级。

5评选优秀队课、十佳队员,组织优秀队员事迹展。

6德育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正常,育人效果明显。

7.学校的艺体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校园生活日益丰富。

 

 

 

 

 

2023

9

――

2024

8

 

1.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在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格局。

2.实现少先队工作成熟稳定发展,育人功能明显增强。

3.重视并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继续推进学生好习惯培养工作,并形成常态化。

5.总结提炼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形成特色。

6.进一步发挥德育阵地和少先队阵地育人作用。

7.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艺体教育成效显著。

1.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增强全员育人氛围。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或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以上,至少发表市以上德育论文2篇。

2.少先队工作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工作有亮点,在全县有一定影响力。

3.建成高标准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关爱室。

4.全部班级创成习惯特色班级,召开好习惯培养成果展示现场会。

5.形成成熟的特色德育工作机制和体系,争创市德育品牌学校。

6.新建1处德育阵地或少先队活动阵地,实践活动日益丰富。

7.学生在县级艺体比赛中成绩列同类学校前三分之一位次,学生足球创成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项目三:重塑新型课堂

一、预期目标

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扎实推进三级课程,完善儒雅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以学定教”的教学主张,并结合我校实际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 “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策略

1.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探索和改进集体备课模式,实施网格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学生评价机制,确保教学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创新“导学单”模式,抓好“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三个过程,形成向课外延伸的开放课堂模式,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2.通过专家引领、名师指点、名校考察等措施,推动教师全员参与高层次教科研活动,以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推进及有效落实。

3.重视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需要给予适当恰当的帮助,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变得高效。

4.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学习实效。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指导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发言和向同伴提问;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学习小组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分歧;指导学习小组归纳组内成员的观点;指导学习小组有序汇报和分享学习成果;指导合作学习小组正确评价。以“兵教兵、兵强兵”的学习策略提升“五让三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

5. 加强前置性作业和活页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不断积累资源,形成成果集。

三、推进计划

 

阶段

 

主要内容

 

成果形态

负责部门

 

 

2021

9

――

2022

8

 

 

1.规范办学行为。

2.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4加强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规范开展集体备课。

5完善并推广“前置性作业”改革实验,提升导学单设计水平。

6.推选活页作业。

7.分学科和课型提炼生成西小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8.提升教学质量。

1.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好三级课程。每学期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校质量检测1次,教师自行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不少于1次。

2全校学习、熟知“五让三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具体 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

3每级选1个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试点,形成有序、有效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4.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固定教研日。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正常。

5.实现3-5年级语数两科课堂导学单覆盖率达50%以上。

650%的班级中试点推行活页作业。

7形成各学科 基于“让学引思、以学定教”理念,体现“五让三引”原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

8.教学质量保持镇第一名,并在全县位于中上游水平。

 

 

 

 

 

 

 

 

2022

9

――

2023

8

 

1.开发学校精品课程。

2.“五让三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型。

3.稳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4.进一步推行“前置作业”。

5.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

6.全面推行活页作业。

7.组织课改成果开放交流活动。

1.开发学校课程不少于5种。

260%的教师能比较熟练运用“五让三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3.所有班级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4.实现3-5年级语数两科课堂导学单覆盖率达80%以上,收集并形成“导学单”成果集。

5教师论文县级以上获奖5篇以上,论文在正规刊物发表1篇以上,有县级以上课题立项。

6在所有班级推行活页作业,形成各学科活页作业集。

7.总结经验,在全镇和县南片区开放交流展示。

 

 

 

 

 

 

 

 

2023

9

――

2024

8

 

1.抓好校内3种类型的公开课。

2.各学科较为成熟的“五让三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型。

3.组织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4.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5.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6.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和能力。

7.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开展学期初骨干教师立标示范课,期中任课教师讲评课,期末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250岁以下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五让三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并引导骨干教师跳出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邀请不少于10%的家长参加“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4.集体备课研讨每学期不少于10次。

5.力争有10%的教师在县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或执教公开课。

6.培养镇级课改名师2人。

7.学生成绩合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60%以上,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三分之一。

 

 

 

 

项目四:创建儒雅校园

一、预期目标

1.形成学校完善的《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形成鲜明的“儒雅文化”特色,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教师工作手册》,积极探索构建“儒雅教育”框架下涵盖学校管理各层面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科学、高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3.深化开展争做 “儒雅学子”星级奖章评选活动和争创儒雅班级星级评比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学生校园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4. 把学校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育人氛围浓厚的儒雅校园。

5.提高学校信息化程度,争创市级智慧校园。

6.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逐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校园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争创平安和谐示范校。

7加强宣传,增进社会对学校儒雅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

二、实施策略

1. 引领全体师生回顾梳理校10年来做儒雅文化的历程和经验,群策群力,挖掘儒雅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着力点,制订师生高度认同的《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2.积极开发主题鲜明的隐性课程。目前,学校新建的综合楼、餐厅楼和塑胶操场即将交付使用。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儒雅教育这一核心,分四大版块和五大主题进行布置,营造学校浓郁又富于特色的儒雅教育氛围。

3.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排查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办学理念、素质教育要求不一致的内容,增加与时俱进的内容,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体现儒雅文化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体系,完善学校章程,形成制度汇编。

4.深化开展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活动。“儒雅班级”星级评比:对各班“遵规守纪、勤奋学习、文明礼仪、卫生保洁、爱护公物”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评比,每周每个年级分项第一名的班级加一颗星,每周每个年级综合得分最高的班发儒雅班级标志牌一个。通过争创儒雅班级星级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给学生颁发“儒雅学子”星级奖章:我们将“儒雅学子”细化为“五雅”: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考评细则。“儒雅学子”星级奖章由低到高由一星级到五星级。“儒雅学子”星级奖章的具体评选办法是:学校每周一发给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各处室一定数量的“儒雅学子”积分卡。教师结合各自实际,将“儒雅学子”积分卡发放给在学习或品行等诸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每名学生集齐一定数量的积分卡,可换取相应级别的奖章。从而引领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儒雅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5. 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精编预算,统筹管理,充分认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学校未来建设资金充足,分配合理均衡,基础设施完善,达到优质均衡县创建标准。

6.建设“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拓展信息化教育资源,加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力度。

7.加强安全队伍建设,落实校园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各项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工作宣传者”的意识,干好本职工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大力宣传学校的儒雅教育特色工作,完成宣传任务,争创县级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三、推进计划

 

阶段

 

主要内容

 

成果形态

负责部门

 

 

2021

9

――

2022

8

1.全面规划学校文化建设。

2.梳理并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深化开展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活动。

4.完成学校附属工程。绿化、美化校园,打造各室、走廊文化,创设儒雅的育人氛围。

5.建设创客活动室,推进数字化“一对一”教学。

6.安全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7.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完善安全的防范体系。

8.积极做好学校宣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科学分工,明确责任。

2完善学校章程,形成制度汇编。

3制定儒雅学子规范和儒雅班级标准,出台更科学和更易于操作的评选 、评比办法,扎实开展评比、评选活动。

4.完成“校园八景”中的“八斗亭”、“五车轩”、“凤鸣山”和“鱼跃溪”四景点建设。实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的浓厚儒雅文化氛围。

5.建成较高标准的创客活动室。组建2个“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班。创成市级智慧校园。

6定期聘请“六校长”进校做报告或检查指导安全工作。

7建立单独的安全经费台账。

8争创县级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办公室

德育处

安卫办

 

2022

9

――

2023

8

1.回顾上年度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2.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进一步提升档次。

3不断改进和完善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评比评选办法,坚持开展活动。

4学校档案管理形成体系。

5.儒雅校园的美化绿化

6加强“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建设与研究。

7.学校安全及宣传工作措施得力,成绩优异。

1.形成阶段总结,改进完善文化建设方案。

2.学校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进一步融合,班级文化、各室文化、走廊文化各具儒雅特色。

3.确立典型班级,召开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活动现场会,总结经验,典型带动。

4建成学校档案室。

5完成“校园八景”另外四景建设。

6在原基础上再组建2“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班。

7.加大投入,完成校园全覆盖智能监控系统。宣传人员信息采写水平显著提升,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20篇以上,全面完成宣传任务。

 

 

办公室

德育处

安卫办

 

 

2023

9

――

2024

8

 

1.全面总结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2.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融合,管理制度高效。

3总结争做儒雅学子和争创儒雅班级活动经验,形成稳定的管理文化。

4做好学生的校史教育。

5.扎实开展创客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育,提升“智慧校园”效益。

6.培育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7.继续抓好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竞争力。

1.形成成熟经验介绍。

2.师生对学校的儒雅文化和管理制度高度认可,执行力强。

3.形成成果作品集,100%班级形成文化特色。

4.建成校史馆。

5“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班达40%以上。3D打印、机器人项目、NOC项目达到县内较高水平。

6.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常态化、序列化,形成成熟体系,学校安全氛围浓厚,创成市级平安和谐校园。

7.拍摄学校宣传片,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30篇以上,学校的社会满意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办公室

德育处

安卫办

 

项目五:特色发展项目

一、预期目标

一是在“儒雅教育”框架下,加强“一体两翼三支点”大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成书香校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二是依托乡村少年宫,构建起渗透“儒雅教育”特色的社团活动体系,社团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在儒雅特色活动引领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实施策略

1.扎实开展“一体两翼三支点”大语文教学改革,让每名学生由内到外真正儒雅起来。“一体”指语文课本,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两翼”分别是校本课程和课外阅读。在校本课程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切实上好校本课程。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校语文教师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本》。该套教材选取优秀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生命力强和便于诵读的文段,并突出读本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教材共10册,全文注音,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按蒙学识字、人文常识、诗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小故事荟萃、中华美文等分类层递编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学经典教育。但在一年的试用阶段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选取的内容偏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及时系统的评价机制等等。现在我们已基本完成修订版教材的审核,正在着手编写教师教学用书,制定学生评价激励办法和任课教师考核办法,以期这套新版校本教材成为我们渗透儒雅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将积极借鉴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让教学发生在图书馆里”理念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真正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各班设立图书角,在各楼的走廊开辟图书漂流岛,充分发挥学校和私人图书的作用,加强课外阅读的纪律督查,每名学生均建立读书笔记,确保每名学生“每两周读一本好书”的目标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小书童—小名士—小博士—小状元”等级阅读评级活动,掀起校园读书热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支点”是指练字本、读书笔记和日记本。

2.依托乡村少年宫,构建起渗透“儒雅教育”特色的社团活动体系。学校以乡村少年宫建设为依托,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将增设剪纸、书法、国画、二胡、篆刻、经典诵读等十六个校级社团活动项目,连同年级、班级的特色活动一起构建起渗透“儒雅教育”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争取在全校教师积极申报社团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儒雅教育培养目标,逐步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场所,使社团建设课程化。

三、推进计划

 

阶段

 

主要内容

 

成果形态

负责部门

 

 

2021

9

――

2022

8

 

 

1.修订完善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本》,并从20188月起开课。

2.加大投入,开展学生等级阅读评级活动。

3.制定学校社团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规范要求

4.了解教师才艺特长,组织教师申报社团辅导教师。

5调查学生兴趣爱好和参与意向,初步设立团队活动项目。

6.加大投入,聘请校外专业兼职辅导员。

7.社团活动正常开展起来。

1.编写修订版《国学经典诵读本》教师用书,制定生评价激励办法和任课教师考核办法

2.真正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各班设立图书角,在各楼的走廊开辟图书漂流岛,充分发挥学校和私人图书的作用,加强课外阅读的纪律督查,每名学生均建立读书笔记,确保每名学生“每两周读一本好书”的目标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小书童—小名士—小博士—小状元”等级阅读评级活动,掀起校园读书热潮,

3形成学校社团活动工作方案讨论稿、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试行稿。

4.形成学校社团活动前期调研报告,并对活动项目进行认证。

5.学生在“四节”活动中成绩优异,位列全县中上游水平。

 

 

 

 

 

 

2022

9

――

2023

8

 

1.继续修改完善校本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本》,完善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抽测评价。

2.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

3.开展练字本、读书笔记、日记本展评活动,

4总结前期社团工作,进一步修改活动方案,完善管理评价制度。

5优化社团项目设置,增减社团数量,精心组织活动。

6.对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交流。

1.纳入教师考核,组织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2.定期开展“小书童—小名士—小博士—小状元”等级阅读评级活动。

3.通过展评活动,发现并树立典型,带动整体推进。

4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方案。

5形成社团活动案例集。

6辅导教师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7.各社团制定精品社团活动设计计划。

8.学生参加上级各类比赛活动成绩在原基础上显著提升。

 

 

 

 

2023

9

――

2024

8

 

1.全面总结反思“一体两翼三支点”大语文教学改革。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汇报展示活动。

3.逐步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计划,稳步推进社团建设课程化,积极打造精品优质社团。

4.参加各类比赛及展演活动,组织成果汇报会。

5.总结经验,加强社团研究。

6.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形成典型经验介绍材料。参加县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成绩优异。大张旗鼓表彰优秀师生,促进改革持续深入开展。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西小儒雅讲坛”活动,让读书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习惯。

3.形成学校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为精品社团授牌。

4.社团项目更丰富、更优化、更科学。

5.丰富学生社团成果资源库和作品集。

6.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优异。

7.形成学校社团优秀案例集和工作经验汇编。

8.“儒雅教育”特色的社团活动体系。

9.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全镇领先,有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五部分 保障机制

一、形成发展共识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沂源县西里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振奋精神,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作,认同和支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保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蓝图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组织体系

一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重点发展项目负责人、年级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二是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三是工会发挥好桥梁作用,建立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督促和评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落实效果,并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三、完善管理制度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规范,制定完善各办公室的考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立家长委员会和教育议事会。

四、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要力争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文化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和三年规划的具体落实创造条件。

五、建立自评机制

成立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和若干个工作专题小组,形成一支学校自评队伍。按照规划的阶段目标,每学期进行一次自评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建立自评档案,保住自评工作的“果子”,抓住自评工作的“辫子”,总结经验,寻找存在问题和整改思路,使之趋向成功坐标。现在学校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依靠科学发展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学校实际,牢牢把握内涵发展的大方向,不断改革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努力的工作确保学校三年规划在西小校园里生根、发芽、结果。我们坚信: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西小的满园春色,学校一定会成为成课程绚丽、儿童向往、社会认可的师生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