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西里中学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27913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5-20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西里中学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全力做好我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组 长:田玉法
副组长:史修栋
成 员:娄树文 周清平 唐守贵 各处室、各年级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史修栋兼任办公室主任,娄树文、周清平、唐守贵为副主任,主要人员包括王世刚、张宗波、左孝军、王键、陈现礼、公维利、文晓川、耿子英、王传华、王化余、李冲胜、穆念杰、陈玉刚、任道攀、陈作龙、吕合涛等。
主要负责全校疫情防控总体协调与调度工作,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预案,全面领导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专家指导、教学工作、后勤保障、医疗处置、安全保卫、宣传教育、学生工作、教工工作等专项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责任单位:办公室 责任人:张宗波 )
主要职责:负责传达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协调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负责工作组间的沟通联络,协调落实领导小组相关工作部署,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收集、整理、研判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发布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负责重要信息(含日报信息)的上报工作等。
(二)专家指导组(责任单位:总务处 责任人:周清平 任道攀)
邀请沂源县西里卫生院医学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
主要职责:指导疫情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健康防护、观察隔离和相关培训工作。
(三)教学工作组(责任单位:教务处 责任人:公维利 )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我校延迟开学期间的在线网络教学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因推迟开学所引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工作,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活动两不误;负责制定因疫情防控暂不、暂缓返校学生的在线学习方案;负责保障疫情发生后隔离班级学生的教学安排和隔离教师教学任务的调整安排,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
(四)后勤保障(医疗处置)组(责任单位:安卫办 总务处 责任人:王世刚 陈玉刚 任道攀)
主要职责:做好重要场所入口的体温检测和人员疏导工作,组织开展全校卫生清洁和环境消杀;做好食堂的食材进货管理和饮用水水质监测,保障疫情期间师生员工生活必需品和防护用品的供应;负责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统筹管理、流程设计、人员转运、物资保障、环境消杀等;督促食堂依法经营、依规防控;做好疫情防护必需物资的购买、储备和保障与协调;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卫生所医护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开学前后物业、餐饮等校外服务人员的信息日报、汇总、分析、排查。
(五)安全保卫组(责任单位:安卫办 责任人:王世刚 陈玉刚)
主要职责:负责校园封闭管理,做好进校人员体温测量、信息审核、车辆登记备案工作,实行凭有效证件和通行证进出校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协助落实防控隔离措施,负责隔离观察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六)宣传教育组(责任单位:办公室 责任人:张宗波)
主要职责:强化校内舆情监测与引导,及时发布校内疫情有关信息;引导师生员工克服恐惧心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尽量做到不聚集、不到疫区,加强自我保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宣传报道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传播正能量,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七)学生工作组(责任单位:政教处 教务处 责任人:公维利 左孝军 )
主要职责:负责开学前后各类学生的信息日报、汇总、分析、排查;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下发学生返校须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督促学生依法依规做好体温晨午检、因病缺勤记录跟踪、隔离观察措施等工作。
各年级班主任建立学生健康台账,负责统计、报告每名学生每日健康状况等信息,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
(八)教工工作组(责任单位:安卫办 责任人:王世刚 陈玉刚)
主要职责:负责开学前后教职员工及外聘人员的信息日报、汇总、分析、排查,确定“正常/暂缓/隔离/暂不”返校教职工人员名单;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下发教职工返校须知;加强对办公场所的消毒通风,关注教职工的心理状况,督促教职工依法依规做好体温晨午检、因病缺勤记录跟踪、隔离观察措施等工作。
建立教职工、校外服务人员健康台账,负责统计、报告每名教职工和校外人员的健康状况等信息,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发动教职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协助开展应急处置有关工作。
(九)严格值班值守制度
1.严格落实各层面的值班值守制度,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轮流带班,各专项组指定专人值班,保障24小时联络畅通。
2.由史修栋同志担任负责人,总体协调本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3322777),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包括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离退休教职工、校内居住教职工家属及校园食堂、安保、保洁、宿舍管理等后勤服务人员)。
3.学校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单位负总责,全面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各年级、处室、要设置疫情处置联络员,向全体师生公开联系电话,保持联络畅通。
二、异常检测预警
(一)返校时监测异常
1.返校当天,在校门入口体温监测时发现体温高于37.3℃、有咳嗽等可疑症状、健康通行码不是绿码的人员,工作人员立即将其引领至返校入口临时留观点,并报告给医护人员。
2.在临时留观点,当日值班教师对体温异常人员重测体温和症状检查,确认体温异常后,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联系人:王世刚 ),启动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程序。
3.报到期间,发现有未按时报到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电话联系。如了解到有自测(自感)体温异常或不适,立即询问学生目前所在位置,安抚学生并告知应对措施,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各年级主任或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相应措施(详见附件)。
(二)开学后监测异常
1.开学后,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等人群集聚场所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和检测通道,学生佩戴口罩、相互间隔1米排队等待检测。当检测到体温高于37.3℃、有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工作人员立即引导前往临时留观点等候。体温异常学生及时联系班主任,班主任赶赴现场同时报告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陈玉刚 )和当日值班教师。工作人员登记在场人员个人信息后,继续开展体温检测工作,引导其他人员有序进出。
2.穿戴防护套装的医护人员到达临时留观点对异常人员重测体温和症状检查,确认异常后,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联系人:王世刚 ),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三)开学后自测(自感)异常
1.宿舍内自测(自感)异常
(1)学生每天早、午、晚各自测体温1次,及时上报班主任,信息计入健康台账。
(2)学生自测体温高于37.3℃或出现咳嗽、乏力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可疑症状,立即报告班主任。
(3)班主任立即报告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左孝军 )和当日值班教师后,穿戴防护套装赶到宿舍,将学生引至该宿舍所在楼层的临时留观点,陪护安抚学生,并告知宿舍内其他学生暂时在宿舍等待,尽量相互远离,同时登记同一楼层其他宿舍学生信息并告知学生暂停外出。
(4)医护人员穿戴防护套装到达现场,对体温异常者重测体温和症状检查,确认异常后,报告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联系人:王世刚 ),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5)教职员工自测或自感不适的,参考执行上述流程。
2.人员聚集性场所自感异常
(1)学生在教室、食堂等人员聚集性场所内自感不适,立即报告班主任。
(2)班主任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吕合涛 )和当日值班教师,并穿戴防护套装赶赴现场,引导学生至所在场所的临时留观点等候。
(3)医护人员穿戴防护套装到达现场,对自感异常人员检测体温和症状检查,确认体温异常后,报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联系人:王世刚 ),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4)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体温异常发生场所的联络员,联络员组织登记同一场所人员个人信息。如在食堂,登记周边5米内餐桌就餐人员和各窗口工作人员信息。
(5)教职员工在公共场所自感不适的,参考执行上述流程。
三、应急处置程序
(一)现场处置
1.启动应急处置后,综合协调组(张宗波 )、学生工作(公维利 )、安全保卫(王世刚)和后勤保障组(任道攀)等专项工作组安排人员穿戴防护套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2.安全保卫组布设警戒线,维持秩序;医护人员启动与定点医疗机构沂源县西里卫生院的绿色通道,联系120救护车,将体温异常人员送至沂源县西里卫生院的发热门诊(联系电话:3320120)进一步检查。送诊时1名医护人员和1名学生班主任穿戴防护套装陪同。
3.安全保卫组和学生工作组有序登记现场人员信息后,进行疏导并提醒大家在离开现场后,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并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上报班主任或联络员。
4.后勤保障组对事发现场和异常者行动路线及周边区域、临时留观点彻底消毒。
(二)救治与隔离
1.医疗处置组(周清平、任道攀)及时追踪可疑病例情况,一旦确诊为新冠肺炎或疑似病例,立即配合沂源县西里卫生院和沂源县疾控中心做好救治与隔离工作。
2.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及时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配合心理辅导组远程开展心理疏导;并负责联系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作好安抚工作。
3.医疗处置、学生工作、综合协调组和联络员、班主任协助沂源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4.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综合协调组第一时间报告沂源县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和沂源县教体局。
5.如转诊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康复回校后教职工由部门联络员,学生由班主任进行重点健康观察14天,在公共场所或与外界接触时佩戴口罩;病例排除信息及时通知现场登记的相关人员,提醒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
(三)善后处理
1.综合协调组联系、配合沂源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和沂源县疾控中心对确诊或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驻留的教室、宿舍、餐厅等所有场所彻底消杀,及时消除消毒剂残留。
2.宣传教育组在适当范围内通报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师生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同时,做好对外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处置工作。
3.各年级班主任及学校心理教师及时评估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积极干预个体或群体心理危机苗头,畅通心理支持热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班主任跟踪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4.学生工作组协调教学部门调整教学安排,根据沂源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和沂源县教体局的安排,采取临时停课、放假、校园局部或整体封闭管理等工作调整安排;制定工作调整期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安排,确保停课不停学。
5.综合协调组积极做好家校沟通,及时与病例近亲亲属取得联系,如实告知发病情况和处置举措,做好安抚慰问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天了解患病和隔离观察人员情况,并上报学校、沂源县教体局、沂源县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6.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后,返校复学;确诊者治愈出院,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
7.后勤保障(医疗处置)组负责患病和隔离观察人员基本生活用品(原则上使用其原有生活物品),通知学校食堂做好隔离观察区的饮用水供应和膳食安排,做好生活垃圾(按医学废弃物)收集及转运。送餐、清洁等工作人员需穿好防护套装做好防护。
8.学校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驻地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其他善后措施。
四、信息报送
(一)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学校如果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综合协调组第一时间向沂源县教体局和沂源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不得拖延。
2.准确。报告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如果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确诊或疑似病例或出现重大聚集性疫情,学校综合协调组要第一时间上报沂源县教体局和沂源县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学校在沂源县教体局和沂源县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下,全力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同时要直报省教育厅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信息报告
1.报告时限及程序
(1)初次报告。学校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或疑似症状者,综合协调组2小时内向沂源县教体局和沂源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2)进程报告。在突发疫情处置过程中,学校综合协调组每天将疫情发展情况上报沂源县教体局。
(3)结案报告。突发疫情结束后,学校综合协调组及时将疫情防控结果报告沂源县教体局。
2.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
(2)进程报告内容。病例诊断与治疗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密接人员排查及隔离情况、疫情控制情况、造成疫情的原因、进一步的防控措施等。
(3)结案报告内容。疫情处理结果(包括疫情性质与发生原因)、防控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五、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坚持底线思维,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主动担当,依法依规统筹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二)信息保障。学校各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和值班电话畅通,完善突发疫情信息收集、报送、处理等环节运行机制,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安全、畅通。
(三)物资保障。学校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储备足量的口罩、隔离服、消毒液、洗手液等应急防控物品,确保应急需要。
(四)场所保障。学校在学生公寓一楼建立集中隔离观察区,在教学楼、各宿舍设立多处临时留观点,要安排专人负责,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
(五)人员保障。学校组建应对突发疫情应急工作队伍,征调所有医学背景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邀请沂源县西里卫生院一线防控专家对应急工作人员防护知识、救治技术培训。会同沂源县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全校应急处置演练。
六、善后恢复
(一)及时整改。学校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患病师生的善后工作,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整改,严防疫情复发。
(二)恢复秩序。如因突发疫情导致暂时集体停课,在对校内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并根据疫情形势科学研判,有序安排复课。因疫情隔离或住院的师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卫生健康部门确定无传染性后方可返校。
(三)调查追责。学校对突发疫情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附件:1.应急处置流程图
2.学生返校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3.学校各单位疫情防控联络员和联系方式
4.学生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班主任联系方式
5.各场所体温监测及突发情况现场处置人员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