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燕崖中学教学计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4604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4-25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燕崖中学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4-04-25
  • 字号:
  • |
  • 打印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学工作将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以创建“领航学校”为契机,以“动态诊断”为发展工具,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和方法,落实区教研室工作要点要求。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落实“双减”和“迎考”各项工作,实现学校教学质量高位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23-2024年是学校“以诊促建”三年(2022年—2024年)发展规划实施第三年,围绕“领航学校”建设,学校教学工作以“诊断—分析诊断数据—发扬优势经验、查找问题讨论措施确定目标—改进工作—再诊断”为基本路径,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发教师主动变革意识;扎实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二)具体目标。

1.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2.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创建成长型教师培育模式。             

3.创新管理思路,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依托技术平台和资源,推进 “爱学课堂”的研究与实施。

5.提升教育服务中心工作效能,为级部管理提供高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紧扣“乐观自信、仁爱担当、求真善学、多元发展”十六字育人目标,落实学校课程计划,完善学校“燕达课程”体系。      

(二)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创建成长型教师培育模式。

以诊断作为教师内省的有效工具,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逐步构建“系统培训——跟踪测评——诊断反馈”的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培育形成更多的“钻石型教研组织”,构建善于反思、乐于分享的诊断文化。

(三)聚焦“爱学课堂”的研究与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科学组织学考备考和中小衔接,确保 “出口”与“进口”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加强教育服务中心工作,为教学一线提供保障。

教育服务中心落实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规范功能室的使用管理,定期检查考核,不断提高教辅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服务。配合级部完成各项工作,为级部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四、工作措施

1.坚持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全三级课程,规范三个年级拓展课、课后延时辅导课程设置和安排。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各学科创新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各年级统筹安排组织实施项目化学习活动。

2.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规范开设《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际象棋》等学校特色课程。2021级(35级)开设选修课程,助力学生多元成长。

3.坚持因材施教,多形式实施个别化、差异化教学与辅导。各级部精准分析学情,制定培优帮困工作方案,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引桥课程、援助课程等分层设计的课程。

4.探索中小衔接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加强学区中小学衔接工作,科学安排不同时间段的衔接活动和学长引领活动。

5.探求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实现教师培养的精准化、常态化。立足诊断指标数据,构建并完善教师培养的具体模式,对青年教师:“目标引领——系统培训——档案评测”;对骨干教师:“经验提炼——理论提升——科研创新”;对资深教师:“发挥余热——榜样示范——监督引领”。

6. 关注教研团队,打造品牌教研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建设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高质量组织全员培训及教育教学年会、专家讲座、名师讲坛、课堂展示、成长沙龙等专业发展活动,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 每学年编印一本汇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教育期刊《教师读本》,为全校专业成长提供更多指导和服务。

7.强化科研意识,扎实开展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对省、市、区级在研课题的指导管理,规范学校小课题研究,努力使科研成果成为学校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

8.加强教育技术与教学、教研融合的研究。借助AI智能研修平台、智学网、希沃等技术设备,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培训和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实现精准化教学,高效率课堂。

9.校本教研聚焦“爱学课堂”内涵,开展基于AI智能教研平台的磨课活动。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人一节公开课,围绕“智学网”试卷讲评课、“希沃技术”新授课的课型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的研究与管理,减量提质。各学科继续将作业研究纳入集体备课,加强作业分层的研究与实施。各级部加强作业布置的统筹、公示与作业批改管理,健全考核机制,把作业实施情况的评价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

11.各级部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扎实落实周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成效。有序组织主题研讨课的磨课,推荐优秀课例参加校级优质课展评。关注“智学网”在日常教学和监测中的使用、数据的分析,加强对教学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年级组整体教学质量。

12.围绕学考目标制定总复习体系及学科复习体系,增加复习的科学含量,加强对《考纲》《考试说明》和《试题》的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高效性及科学性。加强对复习课型和试卷评讲课型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益。

13.抓好复习阶段各个环节落实。依据学情提供学习资源,分层施策,整体推进。对于学科薄弱学生,指定责任联系人,落实跟踪指导措施。做好阶段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14.通过“百日誓师”等方式营造氛围;坚持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指导复习技巧和心态调整;通过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学生座谈会、家长会凝心聚力,形成团体作战、决胜学考的氛围,确保复习工作的有序进行。

15.做好学区中小衔接工作,为六年级学生顺利升入初中做好准备。精心组织课堂观摩、交流座谈、学长引领等衔接活动。在招生工作中,规范小升初招生行为,认真落实初中对口入学政策,坚决落实零择校、零择班政策。做好小升初的招生宣传,减少优秀生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