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第四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2-527893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第四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9-30
  • 字号:
  • |
  • 打印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沂源县第四实验小学前身为南鲁山镇芝芳小学,位于南鲁山镇芝芳村。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统筹规划,2021年8月更名为沂源县第四实验小学。这也是沂源县委、县政府改善民生的一大举措。学校辐射六个行政村:芝芳、茨峪、孟坡、菜园、大坡、唐家六村。

学校占地面积479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4平方米。目前有16名教师,5个教学班,45名学生2017年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塑胶操场、餐厅。投资近20万元对餐厅进行了高标准内配餐厅建成后能容纳100人同时就餐;给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的学生提供舒适的午休环境,专门建立男女学生寝室;有专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实现了学生“吃住行”一体化服务。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教室安装了触摸屏一体机和空调,功能用室齐全,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高标准的设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优化教师队伍,今年8月份通过县域交流和镇域招考的形式为学校充实了4名年轻优秀教师,现有高级教师6名,获得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表彰的有8人,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教师队伍。

(二)优势与劣势

优势: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明确、实际,符合当前教育形式。学校硬件设施完备,业务提升空间大。

劣势:学校特色不够明显,影响力偏弱。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课程不够完善。

二、学校理念   

办学理念和合育人幸福成长

办学目标让师生幸福成长  让学校健康发展

办学举措依法办学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

办学精神和而不同凝聚力量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三、任务与策略

(一)党建工作

1.整体目标

学校党支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未来三年的发展中谋求寻求突破和超越,使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努力打造最好的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2.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设好“党员之家”。加强党员的学习,提高党员组织意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让每一名党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先锋者。制定和完善各中层干部岗位责任条例,加强对中层干部工作的考核,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第二阶段:

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展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表现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入党,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党的力量。以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和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第三阶段:

夯实基层支部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理念、方式的全面现代化。总结党支部三年的管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工作

1.整体目标

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力度,在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建设、教科研管理等方面更具计划性和前瞻性,引领教师依托项目化学习形式,借力信息技术手段,深化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阶梯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扎扎实实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得有效,学得轻松,考得满意”的理想目标。

构建中青年梯队建设培养体系,培育级教学能手。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素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教师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边教边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先导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营造教科研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骨干队伍。

2.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通过各级各类展示课逐步深化和合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常态标准及模式。制定分学段阶梯式学习习惯标准,让更多学生在各学科教师的引领下逐渐有意识地参与课堂活动,自主自觉学习。建立健全学困生档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开展学困生辅导、转化工作。

加强教师课题研究指导工作。采取聘请专家、骨干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开展系列讲座,帮助全体教师掌握教科研基础理论,熟知课题研究的选题、申报立项、结题、成果推广的流程及方法,力争使更多的教研组课题获得级立项。

第二阶段:

和合课程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规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尤其在指导项目化学习上有一定突破。

学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原有数量基础上有所增加。借力教研室“教学能手”的选拔,争取本年度至少有一名教学能手,并在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促其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能够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困生被关注程度增强。

初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开展校级科研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比,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第三阶段:

教师积极尝试、探索问题驱动的项目化学习课程开发,校本研发氛围浓厚,各教研组开发“植根校情、体现特色”的精品课程,推动更多生态课程走向成熟。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较大程度的转变,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科学,课堂模式更加多元,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三)德育工作

1.整体目标

继续完善并推进和合育人目标,即育人氛围“和谐统一”、学生身心“和煦生长”、阶梯德育“平和贯通”、家校共育“和睦融洽”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2.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逐步建立和合育人”和“”课程体系。树立大德育观念,突出思政课程育人功能,同时发挥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活动做好政治启蒙教育。

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广播、心理健康筛查等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做好近视防控工作,眼保健操保质保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完善德育团队建设,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优化德育实践课程,推进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五育并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建设家长学校,开展好多样态共育活动。继续推进劳动教育,成长体验式家长会,开展全员家访,促进家校合作育人。

开发以和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等,帮助学生形成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山河”生态课程、“年华”四季课程、“满园”培育课程与学校生态理念和学校活动紧密相连,为学生能力提升服务。

第二阶段:

继续开展完善和合育人”和“”课程体系。加强全员思政教育,完善少先队阶梯激励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育人功能,继续开展活动,把政治启蒙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继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力争心理状态异常比例、肥胖率、近视率均比去年年降低二个百分点,体育健康检测合格率提升二个百分点。提升心理团队、体育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逐步形成研究型团队。

完善德育团队成长激励体制,对各年级五育目标进行细化。不断强化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将校纪班规的要求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家校共育模式的更加完善,家长学校较为成熟,家委会能够主动协助班级开展工作,家校合作育人工作形成体系。

进一步开发以和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师生生态理念,形成品牌课程。

第三阶段:

使和合育人”和“”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德育品牌。全员思政意识得以提升,育人氛围“和谐统一”。

持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心理状态异常比例、肥胖率、近视率均比年降低五个百分点,体育健康检测合格率提升五个百分点,学生身心“和煦生长”。

学校形成贯通式德育体系,各年级五育科学衔接,德育团队管理更上新台阶,各年级相互配合并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阶梯德育“平和贯通”。

家校共育模式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家长学校更好的为家长服务,家委会可以独立开展学校、年级和班级工作,通过家校活动,家长素质整体得以提升,家校合作育人体系完备,家校共育“和睦融洽”。

和合为核心的”课程更加完善,全校师生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科学素养均得以提升,生态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四)团队工作

1.整体目标

构建成长激励体系,充分利用好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发挥奖章激励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做好推优入团、等工作。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推进共青团和少先队品牌活动,并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在全校广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学习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红领巾爱学习”、《党史十课》等网上系列主题队课,帮助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学习了解党史故事,感受党的伟大。

逐步做好一年级分批入队工作。充分利用好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持续开展队前教育。

挑选优秀学生组成一支负责、认真、务实的监督岗队伍,对学校卫生、纪律方面进行有效监督,美化校园环境。

第二阶段:

团支部、中队成为凝聚力量、聚拢思想的基地,能自主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成立学校少工委。以发展学生特长、丰富课余生活为目的,进一步开展丰富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巩固少先队阵地建设,使队室成为少先队活动开展的基础阵地。

持续开展红领巾寻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知党史”“访党员”“赞党恩”“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培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热爱党的情怀,用实际行动践行红领巾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

进一步推进少先队改革,完善一年级入队工作和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培养学生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通过培养好优秀团干部带领大队委员开展好队长学校,大队干部带领中队干部,提升更多学生的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

逐步完善学校少工委制度,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加强阵地建设。

持续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推进成长激励体系。结合一年级分批入队,将“红领巾奖章”融入队员成长全过程,从源头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作风硬、业务精、乐于奉献的团队干部队伍,实现“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的教育目标。

(五)后勤保障

1.整体目标

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以“为师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为宗旨,形成总务处工作作风,提升总务后勤服务、安全、资产及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益,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后勤保障。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创建专业、专注的育人型总务团队,形成制度育人、环境育人、作风育人的工作氛围,为和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

梳理和完善各岗位工作职责及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流程。建立工作台账和每周例会制度,统一调度、推进常规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体育器材管理四级管理责任制,进行废旧物品再加工再利用,提高物品使用率;协同政教处继续做好功能室劳动责任制工作,做好功能室和公用教室管理工作。

建立学校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演练制度,针对具体部位进行专项定期演练;建立保安队伍定期培训演练、定时巡逻上报制度,加强学校安全巡逻工作。

加强校园绿化苗木整修工作,建立校园苗木维护台账,及时进行养护。

进行教学楼及图书馆文化设施修缮工程,对教学楼内走廊进行文化装修,规范班级文化展示墙,提升文化展示水平,增强文化教育气息。

收集整理学校资产更新换代后具有收藏和保留价值的教学用具,定点放置展示,探索创建屏学校历史文化发展阵地。

第二阶段:

结合学校和合主线,形成具有教育功能的总务工作目录及工作计划,设置总务工作公示栏,公示总务工作计划,宣传处室文化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总结体育器材管理经验,探索学校资产四级管理模式,定期对学校资产进行自查和抽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调配更工作流程,指导和规范各部门资产使用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政教处、教务处协商探索劳动实践课的推进方式,建立校园功能室、校园绿化等阶梯劳动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承包校园内适宜的劳动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整体规划校园绿化工作,增强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绿化向全而优发展。根据学校生态课程”课程设置情况,安排高年级学生承包校园景观维护保养工作,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能力。

第三阶段:

将学校总务工作各项制度、职责、流程、计划、标准等形成手册,便于长期有序开展各项常规工作。

培育建立资产管理优秀集体,宣传资产管理维护优秀班级和教研组,激发全校师生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我校资产长期、高效使用,同时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

开展劳动教育、公物维护、节水节电等优秀班集体展示工作,通过日常活动积累、评比演讲、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评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生态化发展。

全面开展校园绿色责任田分工,每周定期开展校园绿色环保劳动教育。以校园为蓝本,发掘校园内各类教育教学因素,开展具有和合特色校本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