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学校综合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8-01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学校综合规划

发布日期:2023-08-01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学校综合规划

一、学校发展目标

“塑名师团推、创乡村名校”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共享教育幸福”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师生实现在校发展的最大化,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力争在2022努力实现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质量一流的县域内现代化乡村名校。

二、基础发展项目

1. 工作目标:

1)学校管理规范化。继续实行精细化管理,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师生的共识,把管理变成习惯,。

2)办学行为规范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规范,使学校办学水平在规范上有提升。

3)教师培训规范化。通过城乡教育共同体合作,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4)师生行为规范化。围绕“品志如山、行智如水”的校训,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文化内置于心、外化于行。

2.具体措施:

1)思想措施:多平台融合,利用网络媒介的先进性和校本培训的常规性把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与山水文化相结合的办学思想、《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分层融入到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中,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培养师生精细化意识。

2)组织措施: 建立总体规划、部门分解、合同协作的工作模式。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88条分解到部门和责任人。确立向标准看齐32条,超标准完成56条。做到条条理念清晰、事事有人负责。

3)环境措施: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舆论支持,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扬民主,10月份继续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方案》、《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方案》,让人跟着制度走,把教师职业倦怠暴露在赶学比超的氛围中。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制定并落实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总务后勤管理各项制度,使各项制度在严格落实的基础上掷地有声、形成习惯于规范。

4)师资措施: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学校领导团队必须为省市级专业获奖人员,高标准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把“引领青年教师发展”作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探索“城乡教育共同体研究”,为学校教师培训助力。

5)后勤保障: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3.达成标志:

让优秀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高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88条,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积流、向善、笃行”的良好学风。

三、教师队伍建设

1. 工作目标:

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2人以上,在市骨干教师达到5名以上,县名师、学科带头人2人以上,教师总数的50%以上教师评为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现代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1)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持续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学生有个性化定制课表,老师也能有个性化定制成长计划。在南鲁山镇中心小学,通过多种方式为老师定制量身定制的发展方向。学校制定了“让每一位教师精彩起来”教师发展分层行动计划,在这份行动计划内,针对入门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不同层级的教师都设置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每年检查目标达成度。

2)以名师工作室为龙头、优势师资为基础抓学校团队建设。一是学校依托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沂源名师、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名师团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结合优势师资建立语文工作团队、数学名师团队、艺体名师团队、思政学科团队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名师示范课、成员研讨课、培养对象观摩课等系列活动,使年轻教师加入到成长团队。二是依托本年度城乡共同体对口单位沂源县实验小学支教队伍带来的优势师资在我校落地生根,充分在阅读教学、应用数学教学、英语教学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本土教师的成长。拟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行自学、集中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所有团队成员均建立成长档案,以“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人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等进行课例打磨,实现智慧分享。

3)建立公正、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在坚持原有业绩考核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师薪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包括质量评估、教科研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定量评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奖励,提高承担创新任务教师的奖励,提高超工作量教师补贴。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骨干教师、名师产生。学校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施校本培训特色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组团化”,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继续开展系列师训活动,评选一到三名县骨干教师。至少有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就出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引领教师组团发展。

4.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力争省市级名师达到1人以上,在市骨干教师达到5名以上,县名师、学科带头人3人以上,13人以上能评为县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市级优课达到10节以上,县级优课、公开课达到8节以上,5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

四、班主任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校需要、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班主任队伍。

2.具体措施:

1)积极做好班主任的竞聘选拔与培养工作。通过班主任竞聘答辩、岗前培训、新老班主任结师徒对子、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提高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2)建立班主任一日工作备忘录。督促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日总结、周计划。.

3)加强班主任的师德教育,增强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爱心。通过专题讲座、典型引路、主题活动、舆论导向、制度约束、民主测评等途径,不断加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与爱心教育。  

4)加强班主任学习与工作研究。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研修制度,开展德育科研工作,通过班主任“富脑工程”,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促进全校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5)实行班主任工作评价考核制度。修改并逐步完善班级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注重过程管理和考核,加大班级工作考核奖励力度,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创设有利于班主任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班主任评优体系,有重点的进行优秀班主任的培养,积极为他们创造机遇,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7)重视班主任后备力量的培养 . 

3.达成效果:

班主任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班主任工作实践突出创新,班主任工作成效明显优化,班主任工作特色充分彰显。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1.工作目标: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50%中队形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搭建“班主任沙龙”或“德育论坛”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过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创建市县优秀大队、中队,德育特色校和优秀家长学校。

2.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基于德育指南,通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内容,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不断完善学校育人体系,搭建并完善德育工作顶层设计,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2017年刚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有关五项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要求,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

3)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一是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二是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三是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四是利用好沂源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读本》资源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信箱等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5)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一是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二是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依托学校农事园和人均占地面积大的客观条件,从劳动课题入手,把劳动意识、劳动精神与劳动行为有机结合,立德树人。

3.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2)形成南鲁山镇中心小学素养教育品牌。学生品行素养在“社、校、家”三方面评价好。

3)创建市县优秀大、中队、德育特色校和优秀家长学校。

4)创建市级文明校园。

六、教学管理

1.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深入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为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借鉴模式。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品牌。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10%以上,每年都有1个以上课题立项和结题。

2.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学校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第二,各工作室继续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工作室”、“工作室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将不同教研组的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备课管理,我校严格按照全县小学“多维合作·高效生成”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编写教案,采用电子备课和手写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切实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备课内容要在信息技术融合上,信息化生态课堂的研究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法学法的指导上加大力度,禁止抄袭照搬现成教案,严厉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全面落实分层作业。对学生课内作业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实现了分层布置、多元评价,即结合不同学生特点把作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回顾,我最棒,重点进行写字、口算练习,第二部分必做题,我能行,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完成,第三部分选做题,我挑战,主要是能力提升,拓展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完成后采取学生互评,教师面批等形式,以激励为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习呈现出向上、向前的良好态势。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

积极组织教研组长等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继续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的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

3.推进计划:

2019年9月——2020年9月:强化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有效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优化学校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组织相关经验总结或论文交流。继续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剪纸》,编制《剪纸课程实施纲要》。把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以纲要的形式一致性呈现出来的方案。提升教师对课程本质的整体把握。

4.成功标志:

1)学校被评为市县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名列县前茅。

3)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有一半教师能熟悉做课题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师在三年内参与过课题研究。

七、特色发展项目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传承经典,打造特色学校

责任部门:德育处

1.工作目标:山水育人,文化立校。

“品志如山、行智如水”的办学理念,建设“山水文化”浸润校园育人体系,打造“山水”育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努力实现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培养品行一致、上善若水的优秀学子。在严重缺少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的前提下,挖掘师生潜力,建设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2. 实施策略及年度工作推进:

1)创设“山水育人”的教育环境,让师生对“山水育人”的教育思想的有初步认识。开展社会调查,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达成共识,认清创建“山水育人”特色校的重要意义。进行初步的“山水文化”的特色教育活动探索,加强校园文氛围建设,加大力度宣传“山水”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了解山水的自然美景和丰厚的人文文化内涵,领悟“山水”与“人格”之间的联系,把培养有“山”和“水”人格的高素质的学生为德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具有“山”和“水”人格的教师,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提高全体师生对“山水”文化这一办学特色的深层认识和了解,有计划地组织师生走出校园,感受其他学校特色教育的风采,学习打造特色教育的经验,探访家乡的美景、地方人文、采集山水人文历史资料,让师生对“根系山水,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了解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山水人格。

3)用“山水文化”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概念经常用“山河”“江山”来表述。挖掘山水文化特色,融合沂蒙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南湖红船精神、大别山精神、新时期梁家河精神,建立“山水文化之厚植爱国情怀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对100个红色故事进行汇编、广泛阅读及讲故事比赛,让师生的心灵和行动更文明规范,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4)用“山水文化”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利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积小流无以致千里、持恒习练滴水穿石、孔子观水等“水的精神”名句对学生进行不断渗透,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理想信念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教育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之风吹进理想信念。

5)用“山水文化”树立良好校风主阵地。每天的课间操时间,集合在国旗下,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方式,在反馈中我们表扬三个优点,指出一点不足。受表扬的行为就是榜样行为,其他同学会自觉进行模仿学习,受表扬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夯实文明的校风。

6)初步构建山水文化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学校环境改造,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山水文化班级打造,再到山水文化课堂构建等一系列的实作,从外而内,富有成效地推进基于地域山水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

3.达成标志

学生发展目标(育人目标):培养有“山”、“水”品格的学生,打造具有三种精神的学生。

一是培养热爱家乡的人,通过爱山爱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是培养坚韧勇敢的人,坚韧挺拔,山高人为峰,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进取精神;

三是培养乐于担当奉献的人,上善若水,泽备万物而不争名利,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项目二:探索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责任部门:教务处

1. 指导思想:

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2. 工作目标:

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新课程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力争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将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为:

1、初步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愉快地、自主地进行学习。

2、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具有初步合作学习与共事的能力,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意识。

3、具有适合小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过程。

4、对学生具有分层、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5、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摄取知识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工作措施

1)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从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将在一段时期内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2)建立良好教学环境。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课桌椅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互动。

3)细化班级管理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分组细化管理。制定适合本班级学生发展的《奖励机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分层教学方法、角色教学方法、

合作互动方法、自主探究方法、活动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教学模式。

5)过程优化合理。备课: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上课: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作业:多层次、多面批。辅导:抓反复、勤辅导。考核:教学中,采取当堂测试、周小测、月大测等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6)形成优化的评价办法。注重激励的评价、过程的评价、多元的评价、个体与群体评价的结合。总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4.达成标志

以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全面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八、保障措施

思想保障

制定和实施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高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振奋精神,达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工保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管理,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处室主任、年级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

① 规划领导小组

 长:张涛

副组长:陈志水    崔玉凤     

 员:王      唐敬俊   宋丙霞    武玉静      任晓洁      

②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③工会起好桥梁作用,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三)制度保障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规范,制定完善各办公室的考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家长委员会,成立教育议事会,形成规范,使之自如运行。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各部门分工合作,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