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819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08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工作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立足实际,转变思路,创新方法,重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县教体局2024-2025学年度工作要点。我们将致力于加强规范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加大教改力度,持续推行“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与运用”实验,深化“情景体验+问题引领”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优化教学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能力。
2.强化“六服务”意识,即服务教育行政决策、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3.追求管理质量,通过加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规范保障质量,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本学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复合式教研组。跨学科教研具有资源整合、综合拓展、多角度视野、创新思维等优势,有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建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教学工作
1.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1)理论引领,夯实基础
持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贯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与运用的实施方案》。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素养。同时,加强对“大单元备课”、“整本书阅读”、“情景体验+问题引领”课堂改革理论的学习,重构课堂结构,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2)实践探索,深化教改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改模式,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研究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四种课”(推门课、校内公开课、校内研究课、精品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推门课:校领导跟踪听课,助力年轻教师提升常态课质量。校内赛课:通过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校内研究课:采用“发现问题--定制方案--骨干引领--同伴互动--体验感悟--反思调整”模式,形成循环往复的教研机制。精品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带动年轻教师共同提高。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教材创造性使用等方面,提升教学反思质量。观课议课:鼓励教师多听课,跨学科学习,提升教学智慧。通过公开课和议课活动,聚焦“三个一”(展示亮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激发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
2. 抓实发展能力提升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致力于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层面,我们关注信息技术2.0的应用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日常的练习、教学实践的运用、成果的展示以及定期的竞赛,我们不断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学生层面,我们利用课堂时间和“晨读”“午练”时段,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硬笔书法、计算能力、英语口语、阅读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将书写视为日常练习,特别是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专门设置书法课来深化这一训练。同时,我们关注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在科学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积极推进作业改革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坚持“控量减负,提质增效,自主学习”的原则,对作业管理进行全面改革。首先,我们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作业内容精选、难易适中,体现梯度与多样性,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追求能力提升。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将其纳入学科集体备课中,实施分层设计和全批全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们严格作业公示制度,确保作业量、内容和要求透明化。
4.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1)优化骨干教师成长环境
我们组织多样化的展示活动,专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基本功竞赛,如粉笔字比赛、说课、赛课、读书演讲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参与各级培训和评优活动,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2)锤炼高效课堂
通过“推门听课”实时评估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发掘潜力人才。实施“校内研究课”的课例研究模式,集思广益,优化教学策略。借助“校内赛课”和“精品课”活动,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树立教学标杆。
(3)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有计划地指导青年教师和新学科教师。注重业务引领和课堂打造,通过骨干教师及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并提升教学水平。
(4)常规与科研并重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在严格管理教学常规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通过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引导教师关注科研动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提升教研能力。我们致力于通过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教学管理
1.精细化常规管理
(1)推行“教学常规管理月”,确保备课、上课、作业管理等各环节的有效执行,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组织作业设计大赛、立标课、达标课等活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并关联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及奖惩。
(2)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
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强调备课成果转化为内在素养。深化集备流程,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并结合“大单元备课”、“整本书阅读”、“情景体验+问题引领”的模式进行。个体备课须体现改革新理念,年轻教师须写详案。集备要求包括:制定计划、审核主备稿、严格出勤、定期教案检查等。
(3)习惯养成与课堂常规
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倾听、思考、提问、合作、读书、书写等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表达。各学科教师应按学校要求规范学生课内外行为习惯,特别关注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实施。利用“晨读午练”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深化教研组建设
为加强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教研组的专业性和引领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方案。通过举办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激发教研组的活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研究中的先锋作用。我们将立足教学实际,发挥团队力量,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分享改革成果,促进教研团队和教师个体的共同成长,形成具有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
3.推进大阅读工程
我们致力于通过大阅读工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依托“读书月活动”,策划了多样的师生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我们将继续推进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注重阅读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做法:
上好阅读课:充分利用早读和阅读课时间,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查工具书、提问、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做好读书笔记:中高年级学生需完成读书笔记。学校将不定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出好读书小报:学生可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心得等,各班集中整理并编辑成读书小报。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出两期,并定期评比展示。开展读书活动:在读书月期间,学校将组织一系列读书活动,如诗文朗诵会、征文比赛、读书之星评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竞争机制:学校将评选“书香班级”和“书香学生”。
4.深化校本教研
为进一步提升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的教学质量,深化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以下策略:
领导深入课堂。挂钩领导将确保每周至少两次进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和指导。通过及时评点和指导,领导们能够及时了解课改动态,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这不仅加强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讨,也为课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策略和建议,确保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教师互评促进成长。我们鼓励教师之间开展随机互评活动。结合每周的集体备课,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平行班教师之间,进行听课、评课。这种互评活动旨在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专题研评提升教研质量。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务处将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促进教研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三)教科研
1.并举大小课题,落实行动研究
(1)深化大小课题研究,行动为先。以个人小课题为基石,确保研究方案的详实,使组内教研与课题主题紧密相连,将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定期交流研讨并总结课题成果。
(2)聚焦市、县级课题,发挥骨干力量。突出试点班级、年级的重点研究,系统推进,确保研究的质量与深度。
(3)针对教育教学中关键问题,组织科研骨干深入调查,寻求对策,用科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立足课堂实践,深化教学研讨。
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2.0学习。
各周重点工作
周次 |
重点工作 |
第1周 9.2-9.6 |
1.组织教师上好开学第一课,落实课程计划和课堂规范。2.召开第一次学校教学工作会,明确教学目标与标准,统一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实验)。3.结合县局教研室安排,部署全员参与“名校课堂和专递课堂”。
|
第2周9.9-9.14 |
1.发起“轻负担,高效率”作业设计比赛,鼓励教师精作业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2.开始全员优质课讲课,组织推门听课,进行教学调研,提升教学质量。
|
第3周9.18-9.20 |
1.组织“情景体验+问题引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2.全体教师参加希沃白板应用培训,提升现代教学技能,促进信息化教学发展。
|
第4周 9.23- 9.29 |
1.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活动,深化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部署国庆假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电影展播,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国庆节开展系列活动,强化文化教育 3.组织第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召开教师会、学生会确定各类学生名单,制定分类推进措施根据县教研室视导建议,改进工作措施。 |
第5周 |
国庆假期 |
第6周10.8-10.12 |
1.开展语文组“阅读马拉松”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组织2.“情景体验+问题引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听评课活动。3.召开薄弱年级教师会议,讨论提升策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
第7周10.14-10.18 |
1.举办数学“思维挑战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开展“课堂诊断”专题活动,精准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课堂教学改进研讨,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4.联系集团办学学校利用同步课堂组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暨校本培训活动,推动教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第8周10.21-10.25 |
1.发起“课题探究”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初三结业学科及初四阶段性检测双休日学生自主学习研讨结业学科组长座谈会 |
第9周10.28-11.1 |
1.召开年级组教学工作会议,推动年级协调发展,提升年级教学质量。 2.实施课堂反思与改进计划,推动教学革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第10周11.4-11.8 |
1.进行各学科期中质量检测,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2.毕业年级及结业学科教师常规专项检查教师试题检测阶段检测成绩分析 |
第11周11.11-11.15 |
1.举办“我的教学路”教学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期中检测;教学常规阶段性检查 |
第12周11.18-11.22 |
期中检测分析会及家长会 |
第13周11.25-11.29 |
1.开展生本课堂教学优化周,教研组晒课磨课,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推行“协同教研”机制,加强教师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
第14周12.2-12.6 |
1.组织教师聆听外出培训人员二次讲座,提升教学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针对外出学习情况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
第15周12.9- 12.13 |
举办教学大比武,各年级组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
|
第16周12.16-12.20 |
1.开展“名师讲堂”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问的经验交流。 2,举办“班级文化展示”,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
第17周12.23-12.27 |
1.举办迎“冬至”征文活动,增强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组织冬至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
第18周12.30-1.3 |
1.检查教案本、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发起“课堂反思”教师沙龙,促进教学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学期总结与展望”活动,推动教育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第19周1.6-1.10 |
1.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复习动员,提升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组织教师进行期末业务检查,准备期末总结材料 |
第20周1.13-1.17 |
1.期末检测 2.举办学生期末总结大会,总结学期表现与成长,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