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7253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08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筑牢滴水穿石精神,精细个性化提质
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落实《沂源县教育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稳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守“滴水穿石”精神内核,围绕“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建设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美的特色教育”的办学目标,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思想,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以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为抓手,贯彻“规范、创新、和谐、发展”的工作准则,落实“聚焦课堂、课程整合、融合应用、评价引领、以文化人”五项重点工作,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创新教育教学发展举措,凸显“若水教育”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培养坚韧、勤奋、宽容、自强、灵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工作思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育德成效
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挖掘各学科、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其特有的育德功能;加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协调融合,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增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强化教育立德之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提升育德成效。
1.提高育德能力。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深刻领会核心要义,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和育德能力。全体教师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努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2.优化德育环境,全面提升环境育人功能。把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文明校园建设系列活动,完善教室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能;改善社会育人环境,敞开校门办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加强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建设,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理解学校,并倾听家长建议,通过开通亲情微信群、实地家访、信访、话访等形式开展家校共建工作。
3.重视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利用升旗、班队会积极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开展“讲文明、懂礼仪、爱读书”彩虹少年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让做最好的自己的理想信念无处不在。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建设,建立学校志愿团队,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结合社团和重大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热情;做好学生会和班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实施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和班级教导会制度,组织班主任建好《班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班级常规工作做到每日有检查,每周有小结,每月有评比,学期有总评,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加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协调融合,践行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组织开展学生研学旅行、夏令营。构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
(二)坚持教改创新,强化学习意识,提升教师素质
规范常规管理,创新教科研模式,立足课堂,立足教师,立足过程,以“基于教师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建设、教研组建设、课题组建设为立足点促教师快速成长。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和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全体老师做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力争成为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组织教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争做名师,积极参加培训、听课及交流分享,积极参加教研、公开课、优质课、一师一优课等系列活动;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总结有效经验、解决教学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形成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积极撰写论文,书写教学反思、培训心得,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提升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自觉成长。
3.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课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举办青年教师沙龙,完善青蓝工程,以学校论坛、教研活动为阵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创新“成长沙龙”系列课程,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三)坚持质量第一,强化争先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1.聚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明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切实加强常规管理,重点抓好情境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应用、高效课堂达标、校本课程管理、候课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管理,继续组织多项教学比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定期检查教学常规,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改正。
2.创新级部管理,提高自主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落实“教学质量发展年”的主题,深化课程整合,打造教、学、评一致化的高效课堂,达到提质减负的目标,根据学生特点确立“平稳”和“争冠”两大目标,基础学科稳中有进步,减少两极分化,跟进落实史地生微会考的准备工作,力每科达到全县第十二名成绩;加强毕业班管理,确保毕业班的质量稳步提升、力争达到全县第十名好成绩。
3.加强学校艺体卫工作,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加强和改进学校艺体卫工作的意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艺体教学,提升学校艺体教育水平,以美育人。组织学校艺术教育社团建设,确保学生人人参与艺术课程和艺术活动;做好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工作;全面提升校园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质量,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考核评估机制,完成学生体质监测、视力抽测;继续狠抓课间操质量,把课间操打造成一张靓丽名片;深化课程整合,优化模块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上好健康教育课,管理好学生的健康档案,加强与卫生、疾控部门的工作协调,做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报告工作;推进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4.弘扬优秀读书传统,打造书香校园。组织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用好图书角,定期评比书香班级、“读书明星”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做好全体师生的图书借阅和漂流阅读活动,做到时时处处读书;组织阅读笔记交流分享和展示,进行朗诵、相声、课本剧、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的表演展示和交流分享;利用校园“书香校园”广播专栏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读书,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在广播专栏发表、交流;举办读书节,组织阅读冲关比赛,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实践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各类征文比赛。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学生成长特点,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四)坚持依法治教,强化担当意识,推进科学治理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公平公正落实好学校每一项工作,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细化分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确保从整体到局部,从教学到后勤,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以“三严三实”、“一线工作法”为引领,以“结果导向”为抓手,规范管理细节,严把责任观,对发现的问题一线解决,一抓到底,打造高质量的管理团队。
2.完善民主依法管理举措。积极实施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教代会、教师事务委员会等制度,对制度修订、评优选先、教师考核等过程做到规范透明,设置校务公开栏,对教师关注的事项予以公示,充分发挥教师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大局意识,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规范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干部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教师执行教育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完善师德师风考评监督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教师有偿家教、乱办班、乱补课、乱购教辅资料等现象;规范流程标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过程性管理,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教研组、备课组评价,组织评选文明备课组。
4.规范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党员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好和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组织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设立党员示范岗,扎实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五)坚持融合应用,强化创新意识,完善教育模式
用教育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建设,力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完美融合,积极打造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所需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智慧校园,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重构教和学的方式,用智慧教育丰富和创新学习生活,探索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下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1.按需定制信息化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化素养。培训老师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熟悉校内外各系统的使用。
2.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培育和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式学习;指导教师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规范,全体师生依托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工作学习,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育教学科学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4.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强“名师课堂”、“网络课堂”、“交互式课堂”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与名校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鼓励师生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教师资源建设评选活动,收集优秀资源,建设学校优质资源库。
(六)坚持服务导向,强化和谐发展意识,激发办学活力
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全面做好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1.强化办公室工作。规范工作纪律和要求,做好公文流转、宣传工作、出勤督查工作,提高接待质量,规范接待流程,提高各岗位工作效率和质量。
2.强化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意识,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确保全学期学校安全无事故运行。组织安全讲座对学生加强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加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预防校园欺凌和溺水事故发生;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安全巡逻,确保校产安全,强化校园安全智能化管理;认真做好大型活动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应急逃生演练,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3.强化宣传工作。健全与新闻媒体联动合作机制,强化系统策划、重点发力,加强先进典型、政策解读、重点工作的宣传;强化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平台建设;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工作,健全教育热点舆情快速反应机制。
4.强化工会工作。加强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全校教职工的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健全教代会提案制度,努力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鼓励教职工积极支持、配合学校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举行第一届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补选工作;做好“凝心聚智谋发展,我为学校献良策”征集金点子活动。关心教师生活,帮助教职工排忧解难;组织开展多项体育文艺活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5.强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加强落实巡检制度,定期检修水电,强化公物检查制度;本着“厉行节约、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合理开支、杜绝浪费”,做好校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手工账与电脑账相符;严格执行学校采购制度,确保学校利益最大化;强化节约意识,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6.强化自营餐厅管理工作,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和质量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增强安全卫生意识,严把食品采购关,坚持索证制度,坚决杜绝食品食物中毒和不卫生现象。
7.提升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硬件设施的美化工程,对学校的各楼层内墙进行全面的粉刷,完成学校的暖气管道进行升级改造。安装学生宿舍淋浴设备,安装教室风扇。
四、组织实施
(一)落实责任分工
建立计划实施责任制。对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与年度计划和各级教育规划的有效衔接,精心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将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协同实施计划
加强各处室、级部的协调配合,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机制。做好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与本计划的衔接,科学制定符合本部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
(三)鼓励探索创新
创新实施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首创精神,鼓励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造经验。
(四)加强督促检查
加强督查监测。将计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处室、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加强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将各级意见和建议作为计划调整的重要依据,确保计划如期完成。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新的学年,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持推进学校发展不动摇、不懈怠,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