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荆山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2-527985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荆山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2-09-30
  • 字号:
  • |
  • 打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学校教研教改为工作原则依法执教。尽量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本册教科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安排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认识多边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平均数。

数与代数:

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我班有42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教复杂的运算。

了解直线;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5、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的情竟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能综合运用平行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在探索、交流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嗣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嗣,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直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嗣中数学语言培养。

6.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7.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附:数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时间

课题

1周

第一单元:计算器                    

 

2周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3、4周

 

第三单元:运算律                     

聪明的测量员                        

5周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                 

6、7周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周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9周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10周

智慧广场                            

11周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                   

12周

第九单元:平均数                     

13周

消费知多少                          

14周

第十单元 :小数除法                 

15周

回顾整理(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