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09-30
  • 字号:
  • |
  • 打印

一、总体目标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为办学理念,以“自觉自信、勤学乐学”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营造以“读书改变命运、习惯造就人生”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发展,让每个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博学善教,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让每个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力争在2024年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家长满意的知名品牌学校。

二、学校发展分期实施目标

第一阶段(2021.92022.9

积极落实规划发展方案,充实完善学校各类设施的内配,细化分解各类规划中的小目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第二阶段(2022.9-2023.9

不断优化办学软环境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各类资源的有效使用,系列构建校园文化,营造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为主要素养的校园文化。

第三阶段(2023.9-2024.9

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一所设施一流、特色鲜明,师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幸福校园,打造知名品牌学校。

三、具体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以个性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学校特色

1.内涵阐述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使我校校园面貌达到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的新要求,特制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特色文化。

2.预期目标

1)形成学校完善的《振兴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2)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振兴路小学教师工作手册》。

3)完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4)形成特色鲜明的家校共育。

5)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3.具体举措  

1)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完善学校精神文化顶层架构,加强三风一训建设,塑造团队精神文化。

2)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依法制定各项制度,做到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各项竞赛活动规程、各项考核激励制度。

3)物质文化奠基学校发展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进一步加强食堂,各功能用室的建设。

4)特色文化提升学校发展

学校特色文化将加强家校联系,强化文化影响力,将家校共育建设做到最好。

(二)管理文化建设——以制度引领的人文环境构筑习惯养成特色

1.内涵阐述

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标准和行为方式。管理文化代表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创新学校管理文化促进学校管理转型,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和研究管理。

2.预期目标

积极梳理、健全、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民主管理,实施校务公开,深入群众,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考核,强化指导,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立德观念,建立完善的财务、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实现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提升整体竞争能力,打造学校特色,成为沂源县享声誉极高,社会认可,家长向往的学校。

1)从制度化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2)从行政化组织管理走向扁平化的年级组管理。

3)探究现代学校管理,实现学校教育与互联网+及家庭教育的融合。

4)建立县内及县外3-5所兄弟学校,进行师生正常互访交流。

3.具体举措

1)文化管理:以文化的高度来管理学校,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重点解决管理目的性更明确,管理达到育人价值目标。

2)科学管理:重点解决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到管理重心下移、管理的沟通交流、管理的精细化。

3)制度管理:重点解决4个问题,做什么工作?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怎么完善提升?

4)探究现代学校管理方式:实施年级组负责制,建立互联网+,开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管理文化。

5)扩大学校对外交流:通过市内外学校结对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通过网络教研、师生互访等形式建立对外交流机制。

(三)教师文化建设——以自觉进取的团队精神促进专业发展

1.内涵阐述

教师文化是教师个人与集体间形成的组织氛围。优秀的教师文化有利于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预期目标

1)从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入手,发现常见问题,进行改革目标的重建,把构思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制度进行落实,形成学校整体的文化场。充分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日常化、形成“团结和谐、厚德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信念坚定、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为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

3)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执教能力,继续以“一帮一”为抓手,让有经验教师帮助新教师,落实对教材的解读、打磨教学设计、听评课,提升不同梯队的教师教学水平,形成“一帮一,团队共赢”的教师专业团队发展模式。

4)提升教师幸福感。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紧张又不失轻松、和睦又合理竞争的工作氛围。在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上,更好地架起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让教职工与学校共呼吸、同命运。

3.具体举措 

(一)以“班子引领、制度改革”为驱动,提升管理领导力

学校班子应该处处为表率,发挥带头作用,是学校管理改革的领导者、促进者、参与者,要尽快统一全校思想观念,凝聚全体教师的共识,推动学校的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制度要突出“以人为本”和“以校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使制度发挥最大的效能。

(二)构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提升教师生长力

学校将结合每位老师的不同教学实际,对老师的培养进行梯队建设,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层培养的同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将拓宽培训渠道,通过各种途径,确保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工作取得实效。
   
(三)以“团队共赢”为目标,凝聚教师向心力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也是与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学校将通过师德建设和提升教师幸福感入手,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氛围,形成“团结和谐、厚德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专业团队。

(四)课程文化建设——以多元促发展的课程特色打造教育品质

1.内涵阐述

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学校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积极构建立足学校现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课程得以实施的管理机制,力求达到课程成就教师,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课程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2.预期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 

以“提升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实施载体,立足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结构合理、富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通过未来几年的课程目标落实,使本校学生能成为“基础实、习惯好、讲诚信、善合作”综合素养得到整体提升的现代小公民。 

1)基础型课程建设目标:注重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凸显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相关的教学经验。 

2)拓展型课程建设目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发展目标: 

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明确自身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职责、任务与作用。

3.具体举措

1、成立课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构思并制订课程体系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2)制定订课程体系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3)组织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5)经常深入课程体系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6)做好课程体系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火车跑的快,需要车头带。校长、教导主任、乃至全体教师都要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并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落实“严细实恒新”的管理理念。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4、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5、加强投入,保障活动经费。

保障教师培训经费,购置活动材料,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五)课堂文化建设——以自主高效的课堂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1.文化解读

活力课堂是一种全方位激发活力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讨论与交流、辅导与练习以及语言与形态等一系列具体可感或不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出课堂的“五活”,即教法活、学法活、思维活、语言活、课堂学习氛围活,从而实现全过程优化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大限度提高师生素质,提升课堂品味。

2.核心理念

突出一个中心---自主合作。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为核心。达到一个目标---高效乐学。即每节课三维目标达成高效;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学习活动(教学环节)的任务落实到位,活动目标达成度高。

预期目标:

“活”在提问——激活兴趣

“活”在教法——激活课堂

“活”在多元——激活思维

“活”在碰撞——激活智慧

3.具体举措

1)前置自学

新课的前一天,教师将编制好的前置性作业下发给学生,并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通过课前问题的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通过创设或设置,在课堂中提出疑难问题,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线,贯穿整节课,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有效课堂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启发、共同探究的过程,尤其是以好带差,发挥小组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作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真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经历尝试、体验、探索过程,从而获取知识、能力与情感体验,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做到有序教学。

3)展示交流

各个学习小组汇报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全班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互相启发,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体会更深、更透。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真正的主角,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探究学习。

4)释疑拓展

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既可偏向知识的,也可偏向实践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就实施的过程角度而言,有注重个性化学习的,有以小群体形式为主的;有注重知识的架构的,有注重在实际中体验的;有以思辩、讨论等为主来组织的,有应用多种媒体以形象教学为主的等等。让学生通过读、写、思等方式掌握和使用课堂所学知识,从而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5)运用提升

每堂课都要当堂验收,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不断地反馈出来,教师及时调整,以达到教师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做到堂堂清。 对全课的总结提升,体现学科特点,对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交流,升华认识。

(六)学生文化建设——以多维立体的实践活动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1.内涵阐述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反映这个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影像,也是学生由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2.预期目标

1)学校基本形成基于日常教育实践的学生工作校级、团队内、年级组内三级学习、交流制度。

2)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学习、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学生工作各梯队老师努力成长,部分老师能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确立相关研究课题。能够新增县骨干班主任或优秀班主任,全校班主任工作水平整体有所提升,逐步架构实践、反思、重建、再反思、再重建的“自主研讨,自觉发展”的教师发展文化。

3)初步建立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能带头做好日常的学生管理与研究工作,引领、带动组内班主任积极开展本年级学生工作,组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初步形成年级组合力。

4)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与学校生活,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文明礼仪方面有进步,努力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和构建校园生活的主力军。

5)教室外墙、教室内、校园内布置坚持学生立场,日益丰富,学校文化建设渐有内涵,学生校园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6)学校班主任考核、星级学生考核制度进行完善,红领巾小岗位建设日渐深入,校外小志愿者活动不断完善,学校主题实践活动逐步推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学校文化逐渐形成。

7)学校家委会各工作小组按计划开展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振的家校共育方式方法,家校社教育合力日益增强。

3.具体举措

1)实施自主管理。

全面推行“红领巾小主人岗位负责制”,探索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自主管理。

2)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为重点,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例会,依托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探讨教育艺术,分享教育智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和咨询师培训考核。

3)重视养成教育

充实完善学生德育目标,加强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注重学生日常表现和合作学习的评价研究。

4)尊重差异,张扬个性,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尊重和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继续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铺设学生合格+特长的成长之路。创造机会,主动展示学校社团建设成果。

5)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互联网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做好家长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家校合力。借助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家委会、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七)党建工会建设---以党建活动促内涵特色发展

1.内涵阐述

党建工会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保证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学校管理等方面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党在学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逐步把学校锻造成党风好、校风正、教风优、学风浓的精神圣殿。

2.预期目标

未来三年,我们将以“一年求拓展,两年出成效,三年见跨越”为党建工会的总体目标,使党的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教工队伍思想保持稳定、整体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道德风尚优秀、文化氛围活跃,学校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

1)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团结有为、务实求真、主动发展的干部队伍。

2)建设一支党性强、讲奉献、能探索、会发展,并真正成为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先锋队、示范员的党员队伍。

3)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艺精湛、师德高尚、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4)推行温馨人文关怀,构建教工精神家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洽党群关系,增进同事情感,增强学校决策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3.具体措施

1)在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全面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增强拒腐蚀防演变的能力,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及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为“三年见跨越”提供扎实的组织基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定期组织上好党课,并积极组织中层干部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学习,在内部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良好的氛围。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要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要为教育教学做出成绩,要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要成为群众的行动表率。

坚持党员与联系人谈心制度,每学期2-3次,积极鼓劲,耐心教育。继续推行入党前公示和预备党员转正前公示制度。保证新党员质量。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团结有为、务实求真、主动发展的干部队伍。

2)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建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法律和群众的监督,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3)在加强以师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建设上下功夫

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探讨新的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导向与前进方法相统一,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辅导相结合,落实好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效果。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提高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水平。通过法制教育,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学生的法制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要保证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4)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的力度。学校要发展,靠的是“树人”,学校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机制,靠事业吸引人,靠感情温暖人。在思想上要提高要求,在工作中多提供舞台,在生活中要多关心、体贴。同时,深化“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断提升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自觉践行学校依法治校廉洁施教日常行为规范,突出制度管人管事,对“负面清单行为”,予以通报惩处。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去鼓励教师岗位成才、科研成名、教育成家。认真实施教职工绩效考核,让数据治校成为常态管理。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教艺精湛、师德高尚、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5)在强化党建引领德育、工会建设上下功夫

丰富升级典礼、成人仪式、远足德育内涵,开设“道德讲堂”,逐步完善实施班级值日制,班设法治安全班委,年级设学生主任助理,校级设学生校长助理团,让学生直接参与自治管理,由普通变优秀、由优秀变卓越。

(6)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上下功夫

扎实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建设”,同时加大社区共建、资源共享工作的推进力度,逐步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常态化开放,积极为和谐社区提供便利;学校古筝、陶泥、舞蹈、美术等学生团体,主动将走向社区、服务社区和服务中提升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任务,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八)后勤文化建设——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宗旨,打造品牌后勤

1、内涵阐述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优质的后勤服务可以为学校的整体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稳步前进,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学校后勤担负着为教学、师生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任;同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大到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大问题的讨论、研究、决策以及代表学校对校内后勤各服务实体进行招标考核管理、监督、协调、指导,小到负责校内水、电、吃、住、行、等管理以及校内的绿化与清洁。可以说,后勤管理是一个与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2、预期目标

1)注重规划设计,强化资金统筹,积极为学校发展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

2)注重岗位管理,加强责任落实,提高日常工作水平,确保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3)打造具有振兴路小学特色的后勤品牌。

3、具体举措

1)完成水、电、暖、财务、校产、物资等后勤岗位台帐的设计,进一步扩大实施台帐制度管理的后勤服务岗位的范围,在后勤服务各岗位中全面实施台帐管理。

2)全面总结财产管理例检制度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在后勤服务各岗位强化日常管理的具体做法,形成以台帐制度为基础,以日常有效管理为保证的后勤服务管理有效机制。

3)总务处进一步创新对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监督反馈制度,不断提高实效性、针对性。

4)注重后勤聘用人员的管理与工作效果评价研究,初步形成有效的后勤聘用人员岗位培训、岗位评定的有益经验,促进后勤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5)继续完善学校日常财产例检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员对财产从接受到使用一直到移交的全程有效监控;严格财产例检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各处室的财产管理水平。

(九)校园安全卫生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的双保障提升安全卫生氛围

1.内涵阐述

校园安全卫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护校园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为目的,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的安全卫生和谐的氛围。校园安全卫生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创建校园安全卫生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校园安全卫生文化作为一种氛围,有利于发挥对师生行为的指导、规范作用,最大限度的杜绝不安全卫生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师关系和师生关系。校园安全卫生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建设;安全卫生活动开展;安全卫生文化氛围建设等。

2.预期目标

1)加强高质量安全物资的配备工作,打好校园安全的物质基础。

2)安全卫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

3)形成完善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4)形成以活动开展促进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具体举措 

1)物资配备和校舍建设:强化校园安全保卫、技术防护的物资、食堂安全和卫生设施配备。

2)安全卫生文化:学校墙报、黑板报、橱窗、标语牌合理规划

3)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做好制度落实。

4)安全卫生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安全卫生知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