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实验小学《延安,我把你追寻》教研活动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2-528103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实验小学《延安,我把你追寻》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2-09-30
  • 字号:
  • |
  • 打印

 

活动时间

9.30

活动地点

四年级语文办公室

负责人

耿红

活动主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研活动

活动目的

1.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加快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2.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

3.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4.加强教师间思想火花的碰撞,促进教师的进步。

 

 

 

 

 

耿红老师:教师思路清晰,语言有感染力,读的形式是不是还可以再多一些,这样能调动更多孩子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

孙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语文要素进行训练,并进行了细致的处理,联系实际,借助图片和视频,深入浅出。

任明雪老师:能够让学生随时提问,随时解决,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

刘琴琴老师:教师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课文。

翟元玲老师:陈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条理非常清楚,在表达的过程中还可以再简洁一些,语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年龄。

李芳老师: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感染力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

林凡梅老师:课堂思路清晰,紧扣教学重难点。我觉得在评价语方面还可以更加多样化,评价语言还可以更加具体一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哪里好哪里不好。

刘玉梅老师:整个课堂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学生学好语文,有发展学生语言的意识,在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郭玲老师: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主动,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课

堂中是不是可以变换一些形式,用更活泼、更贴近学生的形式进行,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成果

一、复习导入

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那么第四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又是如何表现家国情怀的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

二、找不同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想一想,这篇课文与前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之前都是人物,这篇是地方;

之前是古诗和记叙文,这篇是诗歌。

三、了解延安

诗歌题目叫做《延安,我把你追寻》,那么对于延安,课前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呢?(延安是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地方)

这个地方离我们很遥远,看视频一起了解延安。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了解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具有转折点性质的会议和事件都发生在延安。

四、字词讲解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通过预习反馈,有些同学觉得这几个词语很陌生。镢头  窑洞   土炕(配图片分别介绍)齐读。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诗歌,思考: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2.找出,合作读。

六、品读重点

为什么要追寻这些事物呢?为什么要追寻延河的流水?枣园在哪里?南泥湾又是什么地方?同学们都觉得比较难懂,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些事物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我们可以采用借助资料的方法去读懂它们。

看到你的学习单。首先让我们走进延河。读第一段内容,想一想,这则资料主要讲了什么呢?你能用我们这一单元学过的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总结一下吗?(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画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提取信息)

找到了主要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地记录下来。

刚才我们借助资料读懂了这几句话,那作者仅仅是在追寻这一个个故事吗?他到底在追寻什么?(追寻延安精神)板书

那他到底在追寻怎样的延安精神呢?请你再去浏览学习单上的资料,联系诗歌内容,来总结一下延安精神。(抓住关键词语)

   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这十三年,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挑衅,经济封锁,但是他们却(不畏艰辛  勇于开拓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希望之花。再回到这几句诗,相信你能读得更好。指读。

枣园的梨花见证了一代伟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更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象征,让我们把这样的延安精神追寻。齐读。

七、拓展讨论

我们借助资料读懂了作者的追寻,可是有人却这样说:延安精神在革命时期作用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延安精神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读读诗歌的第34节,结合你搜集的资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开始。

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示第34节前两句,齐读。

但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齐读34节后两句。中华儿女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视频展示航天发展。

这一个个了不起的成就背后就是这样了不起的延安精神。饮水思源,让我们用朗读坚定地回答:齐读第5

此时此刻,对于这首诗,你一定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让我们怀揣着感动与梦想,踏着延安精神的足迹,一起追寻。(伴乐朗诵)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肩负着新的担当和使命,更

应继续传承这份信仰,汲取力量,不断前行,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