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实验小学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28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实验小学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7-28
  • 字号:
  • |
  • 打印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状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沂源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45年,原名南麻完小,1962年参加过全国文教群英会,1978年被定为首批省重点小学,1985年改为现名,1994年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7年迁入现址,201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2021年立项全国文明校园。20228月,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在教育和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沂源县实验小学、沂源县新城路小学、沂源县新城路幼儿园结为“学校共同体”,激发活力,发扬传统,凸显特色,实现互动,全面推动校间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两处校区现占地面积100余亩,60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其中,新城路小学现有15个教学班,34名教职工,700余名学生。学校投资60多万元,对新城路小学的学校环境、设施、文化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提升,极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先进的学习环境。

沂源县新城幼儿园是在学前班的基础上于2000年投资新建的一所全日制省级一类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坚持以保教质量为中心、教育科研为抓手,重视常规教育,加强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各项工作逐年稳步提升。幼儿园现有大、中、小9个教学班,在园幼儿380余人,幼儿入园率100%。教职工34名,学历达标率100%,专业达标率100%,所有教师均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全部持有国家教师资格证,持证率100%

学校选址、布局合理。教学楼分布错落有致;400米塑胶操场;篮排球场、乒乓球馆一应俱全。学校现代化设施齐全。各类辅助教室配置充足,各类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国家一级标准配备;藏书9万余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179人,占全校教师的99.45%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比数的72.4%;高级教师23人,占12.8 %,中级教师64人,占35.6%。有3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1人被评为淄博市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淄博市特级教师,11人被评为市名师、市学科带头、市教学能手,30余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21名教师被评为县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91人(次)在省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近几年,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围绕以善育人、育善之人这一目标,建立了以善为核心的精细管理制度,实施了规范化、民主化管理,使学校走上了以德育创新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课程和科研为特色,以学校文化为引领的的发展之路。

1、德育创新管理:构建起以善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学校通过完善一个组织(三级家长委员会)、夯实两项培训(家长培训、家教评比)、搭建三个平台(多元评价平台、网络互动式平台、家长课程平台)、实施四项工程(亲子共读工程。义工工程、暖心工程、乡行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功能,初步建立了以善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德育创新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的深入开展。构建德育管理体系的经验先后在《青年心理》、《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等报刊典型介绍,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高度关注。

2、师资队伍管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日益提升。近年来,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等“机制效应”,为教师成长创设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和氛围,从深层次调动教师创造性工作积极性,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例如将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纳入规划,大力实施校本研训,加大“拜师学艺”、“引路子”、“开方子”、“厚底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等培养措施,有计划、分层次,将一批青年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名师工程。而且,特别注重在教师中展开师德为首、理念为先、能力为本、科研兴教等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课堂优质课比率显著提高,有近百名教师承担或参与了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我校的做法在2014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进行了介绍。

3、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和学习质量管理落实到位。我校确立了“全体参与、全员管理、全面育人”的三全管理,实现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来说实行“五线运行,条块结合”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即构建以教学管理为主的教管线,以学生管理为主的学管线,以检查督促为主的督察线,以后勤管理为主的服务线,以民主管理为主的参政议政线,打破了条块封闭,简化了工作程序,减少了职级交叉,细化了职能,明确了责任,整合了人力资源,缩小了管理半径,增强了内部活力和竞争力,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了提速增效的目的。落实六线运行,条块结合的关键: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包括领导干部评点课堂,每周至少听课三节;全员管理实行量化达标;规范学生学习活动三个方面。二是落实督查问责。通过督查加快工作落实,提速增效、增强纪律观念,责任意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教育科研管理:科研兴校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学校加强课题全程“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并逐渐完善各级课题立项的申报程序,形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申报链,建设好了“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赢得了良好的科研效应。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滚动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实验”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龙头,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效地带动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诸方面的工作。200712月,《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实验》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课题研究成果《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社),2013年评为淄博市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并在全市、全县召开了实验成果推广会。20147月,《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实验》专著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与此同时,我们又将数学课题成果拓展引申到了语文学科,在省教科所立项,20116月,课题研究报告《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部分成果在《语文建设》201112期和20134期上刊发。2013年,该成果获得淄博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现已将问题式研究拓展到了英语、科学、美术等学科。201511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获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20156月《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获得十四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并发表于《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1511月,在省教研室立项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验》顺利结题。

5、课程建设:努力建设善行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构建善行校本课程体系为着力点,以规范课程管理为重点,以实施多元教育评价为保障,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育人目标的全面落实。通过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制、举办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开门纳谏、因地制宜,依据校本课程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等措施,使善行校本课程,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其中,爱家乡实践课程、环境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等成为亮点。《可爱的家乡--沂源》获得了首届省校本课程资源评选一等奖。《可爱的家乡——沂源·项目学习篇》、《可爱的家乡-沂源·活动篇》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19月出版。201511月,《可爱的家乡沂源》校本课程荣获第二届淄博市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评选二等奖。《善的教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131月出版。以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实现了教师、学生与课程共同的成长,我们的做法在2012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6、文化立校逐步显现。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用文化润泽师生的生命,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是我办学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沂源县实验小学立足所处沂源,是古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沂源人”与“北京人”同期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可以说是人类之初;小学作为少年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之初。“人之初,性本善”。“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特质,在启蒙阶段的小学,“善”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由远及今,沂源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中锻造出来的沂蒙精神已经在这块红色沃土里深深扎根。时代楷模朱彦夫、全国优秀教师李振华、爱心助学的道德模范江照云乃至奥运会射击冠军杜丽等身边模范的涌现,无不是这种精神强大生命力的体现。这种环境中滋养孕育出的必然是向善的种子。

基于此认识,沂源实小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在传承历史,改革创新中,确立了以“善”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围绕“日行一善,止于至善”的校训,确立了“和乐同心、开拓奉献”的学校精神,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有所长”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择善而行与乐同在”的校风和“融善于心严精活实”的教风,明确了建设“成绩卓越、特色鲜明的齐鲁名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具有善文化底色的向善向上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

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学校驶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市县多次检测中名列前茅,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学校积极实施善行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选择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样化等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等原则,开设拓展型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竞技竞赛活动,成立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学校每个学期都在各级各类的体艺、科技、信息技术等比赛中荣获奖项。学生以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等善行校本课程和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学校、社区的公益性、服务性、体验性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山东教育报》分别在2009年以《沂源实小文化气氛浓》为题和2015年以《善小常为成大德》为题对我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组织教师编写了《善的教育》一书,集中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办学经验《善其身济天下全力打造善文化品牌》在《考试杂志》等报刊典型介绍发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省级绿色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等50余项荣誉称号。

2004年时任校长以来,本人也和学校发展一样迅速成长。坚持和老师们一起带着课题进课堂,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我撰写的《以多彩的实践塑造人》《环境教育最具活力的流行色》发表在《德育报》上,并且在德育报社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师范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0年度“教师成长及专业发展”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进行交流并分别荣获三、二等奖。《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发表在20081013日的《现代教育导报》上。《借课程改革之风,展语文教学新貌》和《让阅读伴学生健康成长》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201112期和2013年第4期上面。《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发表在20155月的《现代教育研究》上。《以善聚心共谋发展》发表在2011年《淄博日报》上,《叩问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发表在2011年《青年心理》上,《向善向上构建幸福学校》发表在2014年《财经新报》上,《善其身济天下全力打造善文化品牌》发表在2015年《考试》杂志上,《与善同行》发表在2015年的《创新教育》上,《让校园沐浴善的光辉》《家校携手,以善聚力谱新篇》发表在2015年的《淄博日报》上,《以善育山精铸师魂做善的点灯人》、《寻找善文化教育的生发点》发表在2015年《财经新报》上。

本人工作更是得到教师和社会的肯定。本人荣获了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首批作文教研百强校长、淄博市优秀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者、淄博市优秀校长、淄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首届十大科研名校长、山东省巾帼岗位明星、山东五山东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名校长、山东省创新校长提名奖,山东省首届教育科研十大名校长等称号。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在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已取可喜成绩、赢得有效发展。但在学校发展的下一个关键三年,如何实现优质均衡教育,如何创建现代化小学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怎样控制班级和办学规模:由于学校地处县区中心,学校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而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导致规模大,班额大,成为高效优质办学的“瓶颈”。

2.亟需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如何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虽已采取了有利措施,但对“做名师——建名校”的办学思路尚待于更加明晰。

3如何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实现育人目标,对此,我们的重建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所以从学校善文化锻造层面、善行课程课堂改革层面、科研和信息技术引领层面、学生学科活动体系层面等进行发展性研究,是未来三年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发展与创新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办学目标

国家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善是美的象征,古人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基于此认识,学校继续坚持在“日行一善,止于至善”校训的引领下,做大做好做细善文化,走内涵发展、可持续之路,铸造博爱、责任、乐群师魂,育向善向上的教师队伍,着力营造以“善”为核心的德育品牌和学校善文化软实力,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善文化底蕴浓厚、特色显明的为

(二)培养目标

坚持结合地域实际,全力打造“善”文化教育品牌,围绕“日行一善,止于至善”的校训,潜心构建沂源实小“善”文化,以“善”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发掘其潜力,让每一个孩子存善于心,高扬“善”旗,在生活的点滴中丰厚道德,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在公正、和谐教育中享受尊严、体验幸福,培养具有浓郁善文化底色、向善向上的阳光学子,实现培养一个好孩子,带动一个好家庭,促进一个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

(三)具体目标

以善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学校发展要实现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学校发展有外延性向内涵型转变。建设好一支素质优良、向善向上的教师队伍;实现六个方面的发展:学校管理更加高效(顺畅)、德育时效性进一步增强、课堂改革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更加丰富、教育科研更加突出、学校特色更加鲜明。

二、实施与保障措施

为全面落实以“善”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实现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向善向上的阳光学子,学校将重点从管理、德育、课堂、科研、课程等六个方面,确立以善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体系,打造善文化教育的品牌,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以善为谋,实施和善精细的学校管理

学校坚持以善为谋,将“善”的博大内涵融入现代教育之中,围绕“日行一善,止于至善”的校训,实施和善精细管理,以管理引领师生把“善”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到四个实现:

1、实现教育管理生态化。实现教育管理创新,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学校将以管理生态化、人文化作为创新教育管理的培植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价干部制度,作为学校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教学工作评价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家长,把干部评价权交给教师。

2、实现教学管理优质化。在继续实行“五线运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标准化管理手段,拟定《沂源县实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促进管理从制度化走向标准化、优质化管理。我们将重点研究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探讨构建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

3、实现教学管理多元化。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重点抓好五点: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通过实践探索,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另一方面,学校认真落实养成教育,狠抓常规管理,向管理要习惯。根据检查细则,对学生路队、文明、纪律、两操、爱护公物、卫生等进行专项检查,成绩一周一汇总发布在管理平台上。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时登入管理平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整工作思路,调动师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方法。

4、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一是学校在投资30万元达到宽带上网1000兆,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蠡风数字化管理平台原有八个模块效能(电教、总务维修模块、日程安排模块、校车管理模块、资料印制模块、工资管理模块、请假管理模块、课表查询模块、调查问卷模块)的基础上,新增资源库模块和教师档案袋模块,强化分权管理,分部工作,各司其责,提高管理实效。二是利用“乐教乐学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和生活信息,同时让家长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实现家校零距离的交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学习平台建设,有效进行教学管理。比如我们将重点致力于敏特英语学习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环境与资源,并进行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探索。

(二)以善布道,构建善为核心的德育体系

以善布道,播种善心,进一步构建以善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完善各种善行激励制度,开展多彩的善行活动,激发学生积小善为大善。将从六个方面具体实施:

1、营氛围,向善行。全力打造以善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通过精心设计文化景点、及时更新墙面文化、给楼宇、道路等以善命名,营造出地域文化与“善”文化相兼容的融洽氛围,使“善”文化的元素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师生举手投足间,浸润在“善”文化“气场”之中。

2、学经典,向善行。在继续引导学生每学期背诵一部经典,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达标授章的基础上,学校将组织广大家长、学生搜集善言、善行格言、名句,精选并编写《善行故事》,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讲善行故事、做善行少年,从而日行一善,善行一生。

3、铸习惯,向善行。构建互联网+善小习惯文化教育体系,从“细”、“小”、“新”、“实”处入手,筛选60个习惯加以培养训练,并配以60个善行故事,开设60个善小习惯培养网络课堂,以“培养目标、导入、示范、情景模拟、巩固训练、运用、延伸”七环节,实施“善小习惯”的正强化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善小行动”,强力引领善的教育。

4、显特色,向善行。学校结合少先队一室两牌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善行特色班创建活动,组织各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一年级围绕“礼”,二年级围绕“义”三年级围绕“信”,四年级围绕“仁”,五年级围绕“智”给自己班级命名,制定口号、班级公约,与班徽班歌、善行小课题研究等班级班级文化有机结合,制定善行班级实施方案,进一步彰显善行班级特色。

5、玩中学,向善行。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借助玩跳绳、毽球、魔方、九连环、马陵道等活动,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规则意识。编写《一心向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培养师生健康心理。学校抓住“安全善行”扑克牌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将善文化知识和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扑克之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善行与安全教育。

(三)以善为本,重塑善教善学的新型课堂

学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以及素质教育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广大教师行动践行“以生为本、平等对话、善待学生、善教善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并内化于教学行为。

1、撒播善念。学校将善融于每门学科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意识、交流意识、团队意识,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觉控制学习情绪,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合作、专注、倾听、反思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凝聚善的独特教学风格。

2、善教善学。坚持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推进五环节模式,实施一项改革,组织两项研究重塑善教善学课堂。一是深入推进以“问题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依据水平,划分小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究问题交流评价,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拓展应用)。二是学校实施框架备课改革,其核心是突出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四要素: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清单。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各学科老师都可以按这个框架来匡正自己的教学。三是进行前置性作业研究,真正实现“先学后教”。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引导教师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前置性作业设计的要求,必须达成三类目标:一是要确定本堂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二是确定基础性目标。三是附着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另一方面要求各学科老师为学生建立前置性学习簿本,让学生养成了不预习不上课的习惯,从而保证了课堂的生本高效。四是深化小组评价研究。落实班级小组综合评价:作业情况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阶段性评价、纪律评价四项的合计作为评价小组的依据,对后进学生适当增加奖励分值,并优先把展示的机会交给他们。

3.立标达标。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促使研究落到实处:一是学期初立标观摩活动。学期初,由学科骨干上立标课,全体教师观摩研讨后组织学标活动。二是学科教材培训活动。每学期由骨干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就学科教材进行解读,并组织教师交流研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三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每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汇报课,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都要执教一次教学艺术展示,以展示促职业成熟,促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重建重塑。四是校委会成员每人承担2-3名青年教师的辅导任务,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手把手地带领年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教学比武。学校定期组织善教善学比武,通过比武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主要形式:一是说、讲、评课比赛活动。这是由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大型赛课活动。二是创新教研组及创新教师评选活动。通过组内教师的业务材料与讲课水平评选创新教研组和创新教师。三是教师各类基本功展示大赛,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微课设计比赛、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教学技能设计比赛、信息技术应用及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类比赛活动,促使教师专业技能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以善启智,提升善行校本综合课程

将“善文化”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核心内容,重构善行校本课程,培育具有浓郁善文化底蕴向善、向上的阳光学子。

重构善行教育课程。学校出台《沂源县实验小学善行课程设置方案》,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梳理、整合、重构、创生教学内容,形成以善为核心的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善行课程、善艺课程、善慧课程、善健课程。

善行课程。善行课程是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善”的内涵,从而引导认知、规范行为、陶冶性情,播撒善种。包括爱我家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绿色文化阅读教育、观影片写影评向善行校本课、善星评选课程、善行评价课程、读格言向善行校本课程、国旗下讲“善”的故事校本课程、善行义举校本课程等等。我们将重点深化爱我家乡教育课程,通过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课题研究和乡土美术的研究,促进深化实践;重点开发影视文化教育课程,将善的教育与影视文化教育结合,精选以善为主题的爱国影片,开展观影片,写影评,向善行教育活动,一周观看影片,一周组织写影评,一学期10部,小学5100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评赏活动,产生道德正能量,让学生以影片中高大人物形象为典范,引领学生的善行。

善健课程。善健课程是指让学生更多的体验生活、珍爱生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安全教育课程、阳光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

善艺课程。善艺课程是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植学生艺术素养、生活技能等。包括美术、音乐、书法等四大类,儿童画、国画、剪纸、篆刻、水粉、素描、石头画、瓶子画等30多个小类。为保障善艺课程的实施,我们将深入实施师生 1+N N1 的艺术发展目标。学生“1+N”,1即保障学生全面发展,N指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教师1+N指教师在擅长一门学科的同时,争做全科教师,做到N1,即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要求,至少学会一项或多项艺术技能。通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艺术素养。

善慧课程。是指融善文化于各学科之中的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更广泛掌握各学科基础常识,培养学生向善向上的品质。包括认识世界善满天下校本课程、文学启蒙、趣味数学、科技活动、益智棋类课程等。我们将重点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本着认识世界,认识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目标,通过网络、电子邮箱等媒体引领学生,重点与澳大利亚和韩国学生进行交流,对各个国家善言、善行了解、交流,全面深刻体会善的教育。并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我们身边的善行、善言、善的故事借助现代媒体向国际友好学校传播,形成更大的善的气场,并开发《善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五)以善引领,锻造向善向上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继续发挥《沂源县实验小学教职工业绩考评方案》、《沂源县实验小学“善之星”评选活动方案》评价导向作用,在校园管理平台设立善行义举榜,铸“博爱、责任、乐群”师魂,育向善向上教师队伍,形成语善、视善、行善、扬善的良好氛围。为此,重点在以下方面创新:

一是建章立制。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教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出台《名师培养三年规划》、《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青年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明确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及分层、分类培训目标,其中特别强调班主任培训。将校本培训经费纳入全校经费预算,设立了校本培训奖励资金,为校本培训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夯实培训。首先是关注教师共性需求,加强全员培训。其次,关注教师团体发展,落实专项培训。第三,关注教师个体成长,落实重点培训,保证按需培训,快速成长。

三是搭建平台。学校成立教师读书会,实施富脑工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共读经典,五年内完成10本经典诵读;学校出资为每位教师量身订购两份专业刊物,人人争做真正的读书人。

四是多元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重要收集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成长信息集和教师成长过程,记录个人成长轨迹。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学期的自我发展目标。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方案》,对教师做综合评价考核。为鼓励教师在某个方面有突出的业绩及表现,学校设立“星级教师”评选制度,组织评选“善德之星”“善言之星”“善研之星”,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六)以善筑基,夯实科研先导的牢固基石

学校以善筑基,引领教师立足于科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筑牢科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基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科研促学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张力。加强的主要措施是:

1.筑牢科研网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在总结推广已完成的“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与合作交流性学习实验”、“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市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儿童社会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目前承担的省级课题《小学作文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与实验》等课题,确立一批在省、市、县、校立项的延伸性课题着力研究,严格课题管理程序,使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常态化,做到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在科研团队中快速成长。

2、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完善校本教研模式,采取集中教研、主体式教研、问题研究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等多种形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让每位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3、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学校将加大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倾斜力度,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科研经费投入每年不少于15万元,为教师开通知网,为教师科研所买图书报销,并请根据需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学校坚持将教科研成果与职称晋级、名特优教师评选、教师综合考核挂钩,确保科研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

4、激励教师致力行动研究。学校倡导课题研究必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与现代教育发展相结合,必须与个人专业发展相结合,突出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增长教育智慧与灵性。

办好学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对学校办学规划的价值认同,为此,学校广泛宣传三年规划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领导班子带头,全校上下付诸行动,为规划的实施与落实创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确实保障规划的贯彻与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