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历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29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历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

发布日期:2023-07-29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历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1-2023

 

第一部分  学校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概况  

沂源县历山中学1989年建校,1991年招生,2007年迁入现址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是奥运冠军杜丽的母校。学校占地面积65812平方米,建筑面积26315平方米,绿化面积14354平方米。学校有办公楼1座,实验楼1座,教学楼2座,体育馆1座、2个田径场、7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体育器材配备齐全。阅览室藏书140841册,书库建立了快捷的图书查询和借阅网络管理系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功能室设施配备齐全,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人,三级心理咨询师20人,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学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成了高效云架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云教室班班通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是淄博市首批数字化校园。

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3641人,教职工29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等100余人。

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以三级督导为保障,坚持厚生教育理念,丰厚师生生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获全国生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示范家长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省特色课程实验学校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1、学校传统优良。校风优良,学风扎实,教风严谨:教师队伍团结、严谨、务实、奉献;学校管理有序,建立了分层管理制度。

2、教育质量领先。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艺体成绩突出,教师队伍业务专业化,自身素质高,十好学生引领发展,教育资源优质。

3、办学条件优化。是两届奥运冠军杜丽的母校。教育设施齐全,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到位,社会认可度较高,群众满意度高

4、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突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功能室完备,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被评为博市“三星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曾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5、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名特教师、专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开拓教师眼界。利用中美“千校携手”平台,加强国际教育交流。

三、问题与不足

1、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部分教室面积不足,专用教室被挤占,多媒体设备落后,办学条件与优质均衡学校标准有较大差距。

2、名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与社会对优质教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个性化课堂不明显,有影响力的名特优教师太少,师资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薄弱。

3、特色德育体系亟待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个性发展仍有待建塑。学校文化建设滞后。班主任队伍缺少后备力量,多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性不高

4、激励机制不健全。考评奖惩力度小,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低。教师年龄结构造成专业发展自觉不够。教师的教学理念、习惯、教法已形成固定模式,改革难度大。

 

第二部分  文化理念系统

 

学校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坚持厚生教育理念,丰厚师生生命,为高质量人生奠基!“厚生”即为: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让自己的生命也更丰盈。

核心理念:厚德  厚生  

办学宗旨:为高质量人生奠基

   训:学思求真  知行至善

   风:恒毅  笃行  务实  创新

   风:赏识激励  敬业厚生

   风:仰德润品  博学盈慧

德育理念:严爱相融  全员育人

教学理念:人无全才  人人有才  因材施教  人尽其才

发展理念:依法治校  质量立校  创新兴校  特色强校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严细实恒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厚生教育”为理念,走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之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建生命教育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厚生教育,深化厚生德育,打造生命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学校。注重道德体验和社会实践,促进德育内化,挖掘德育内涵;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格局。以质量求发展,深化厚生课堂改革积极构建三类课程体系。争创国际化绿色生态学校,建成“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实施“四进四园”校园文化工程,秉承学思求真、知行至善的校训,以为高质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培养 “自主学习、人格健全、责任担当、感恩包容,服务社会、奉献仁爱” 的有用人才,使学生的生命更丰厚,使教师的生命更丰厚,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山中学三年发展规划达成之时,适逢历山中学而立之年,实施厚生教育是现实和未来的选择。

推进三年规划实施,达到“八新”现代化学校目标:

1)指导思想有新目标

2)办学精神有新定位

3)校本课程有新突破

4)课堂教学转型有新变革

5)教师专业发展有新境界

6)校园文化有新内涵

7)智慧校园有新成就

8)教育质量评价有新标准

 

第四部分  重点发展项目  

 

全面实施生命教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要求,依据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创立的生命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教育经验,在我校已有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经过多次协商研讨,我们决定把全面实施生命教育作为历山中学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发展项目。

一、 生命教育解读

    从人的生命属性来看,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的自然属性,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它主要涉及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它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人格层次。所有这些,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维度。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生命教育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三个方面:为了生命的教育、关于生命的教育和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为了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幸福,是生命教育最正当的价值追求。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生命教育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阐释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本质的教育,是探索“生命与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它是一种教育形态,教育者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充满生命气息,涌动生命活力的教育。在这种教育形态中,童心得到守护,童年得到保卫,童趣得到张扬,童真得到彰显,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满人性的关怀,校园的每一个心灵都得到浇灌和抚慰。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更要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困惑、身心发展的迷茫、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残、自杀、伤人、杀人、毁物、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频繁发生,因此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其意义在于:

第一、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写进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见党和政府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要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第二、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校园伤害、校园欺凌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第三、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第四、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家庭教育中明显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生命教育。

第五、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化学校的必然要求。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部分教师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理解有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是现代化学校必然要求。

二、 总体目标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进行生命教育,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加强生命管理,保障生理、心理和伦理健康,建构生命认知、培养生命情怀、提高生命技能、促进生命成长、升华生命价值,实现人的身体、智能、情感和交往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共同成长,实现我与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为高质量人生奠基。让人因自然生命而生存,因社会生命而共存,因精神生命而永存。

生命教育内容概括起来说包括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生长教育、生死教育、生态教育。其中,生存(即活着)是生命的前提,安全和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伦理健康)是生命延续的保障,生长(即活好和活长)是目的,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生态是生命的外部条件。

生命教育课程的详细内容见附图。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领域

专题

主要内容

人与自我

认识生命、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危险安全的因素、逃生自救的技能、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

人与他人

道德教育、责任教育

友谊的真谛、如何与异性相处

人与社会

感恩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

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

人与自然

生态教育、环保教育

爱护动物、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关注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欣赏生命

成全生命

敬畏生命

1

我从哪里来

人生来平等

食品安全与健康

快乐成长

规划自己的生活

学会感恩

2

我们的身体

呵护生命的尊严

膳食平衡

做自己真好

寻找生活的目标

神秘的生命

3

生命的需要

生命的多样性

生命在于运动

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规则中生活

学会宽容

4

童年的秘密

生命的差异性

健康是永远的财富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有无数的可能性

生命是一段旅程

5

我们最亲近的人

保护自己的隐私

警惕网络陷阱

与自然和谐相处

情绪的自我管理

习俗与禁忌

6

心中有他人

习惯铸就性格

面对突发事件

美丽的花季

法律与自由

信念与信仰

7

生命的延续

自尊无价

远离烟酒毒品

友谊

直面挫折

生命伦理

8

青春期的性和价值观

公民的权利

预防艾滋病

礼仪与风度

生命的责任

活着就是希望

9

人的局限性

我们生活在多元的世界

防暴与反恐

生命的情调

恋爱与婚姻

生命的境界与归宿

 

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1、学校发展目标

1)争创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学校。

2)履行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的责任,参加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生命教育科研活动。

2、学生成长目标

1)生存教育方面:初一至初四年级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包括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紧急疏散演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教育等。

2)生活教育方面:重点在初一年级进行学习方法和技能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与异性同学交往)。在初二年级利用圣佛山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初三年级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治教育活动。

3)生理教育方面:初一年级开展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教育。由政治教师利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开展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活动。

4)生长教育方面:

初一年级要点:认识新环境,了解新同学,尽快适应新生活;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   

初二年级要点:养成勤奋、刻苦、善问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排除忧虑、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初三年级要点:开始初期的职业趋向测试,开展生涯教育,认识生涯教育的意义。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初四年级要点:协助学生适应毕业前紧张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应试技巧,调整考试心态;通过生涯教育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生活理想,对升学或择业做出选择。

5)生态教育方面:在各年级开展保护动植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3、教师发展目标

1)关心老师身体健康,每年为教职工进行健康查体。

2)构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生命教育教师团队,利用班会时间每两周进行一次生命主题教育。

3)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4)邀请生命教育专家到我校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开展生命教育。

4、家校共育目标

1)开展生命教育主题亲子共读活动。

2)开展共建幸福家庭教育活动。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1、学校发展目标

1)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争创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2、学生成长目标

1)生存教育:初一至初四年级继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2)生理教育:在初二年级由学校心理教师、生物教师和卫生室医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

3)生活教育:由语文教师开展一次我认识的生命主题作文比赛,引导学生追求学业发展,提升核心素养,挖掘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

4)生长教育:

初一年级要点:了解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学习交往及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

初二年级要点:善于向他人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树立生活目标,增强自信心

初三年级要点: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个人潜能开发系列活动。

初四年级要点: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生死教育:在初三年级开展死亡教育,让学生正确对待死亡问题,改变对“死亡”问题的回避和不理性状态。死亡是生命的终极问题,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6)生态教育:包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源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内容

3、教师发展目标

1)成立教工社团和各种俱乐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2)建立青春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组建青春健康俱乐部。

3)实施青蓝工程、实施名师工程、烛光工程,成立名师工作室,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指导。让每一名教师都体验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提升教师生命价值。

4)开展生命教育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评选活动。

4、家校共育目标

1)开展家庭生命教育征文活动,编辑成册。

2)开展生命教育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表彰先进。

(三)2020年9月——2021年8月   

1、学校发展目标

1)创成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学校

2)创成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

3)征订《心理健康》地方教材,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4)加强阵地建设,增设1口团体心理辅导室,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2、学生成长目标

1)生存教育:进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育,既要学会见义勇为,又要学会见义智为。

2)生理教育: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远离烟酒毒品,防暴反恐,预防艾滋,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问题。

3)生活教育:在初二年级开展探索人道法项目,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4)生长教育: 

初一年级要点: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培养独立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初二年级要点: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学会自我保护;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烦恼和困惑的方法。

初三年级要点:培养责任感,树立进取心。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性格。

初中四年级要点:认识并协调理想我与现实我,主观我与客观我,肯定自己的价值,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5)生态教育:厚待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国际生态学校。

3、教师发展目标

1)成立心理教研组,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课、做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建立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制。

3)培养生命教育名师,加强生命教育联盟学校交流。

4、家校共育目标

开展生命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三、 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生命教育工作。定期研讨和落实不同阶段的生命教育工作。

2、让“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让“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成全生命”的生命教育,在全体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

3、以班主任为骨干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以心理老师为骨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生物教师、卫生室医生为主力开展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4、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发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情怀与律动,是生命教育在学校落实的主要途径。

5、打造三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专业途径、渗透途径和支持途径。

专业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问题转介四条。

渗透途径包括学科教学渗透、学生日常管理渗透(特别是班主任的管理)、课外活动渗透、学校环境优化渗透四条。

支持途径包括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

6、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把有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等资源,整理汇集成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增加教育附加值。

7、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生命教育强调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参与、卷入、探究与互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欣喜与困顿,庆幸与沮丧,欢笑与泪水,都是教育的宝贵资源,引领学生从自己成长的最真实的经验中学习,是生命教育最为重要的路径。

8、深化家校共育,助力家长的生命成长。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和家校沟通的管道,促进家长的生命成长,家长的生命成长和成功人生不仅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资源,也将为孩子提供最真实和有效的榜样示范。

四、达成标志

    1、“生命与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完善自己。

2、“生命与他人”:接纳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工合作。

3、“生命与社会”:提升生活技能,挖掘生命潜能,遵守社会规则,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提升生命价值,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4、“生命与自然”:适应环境,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珍惜所有生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教务处、办公室。

 

第五部分  基础发展项目及主要措施

 

基础发展项目一:  厚生德育体系构建

一、总体目标

1、抓好学生常规管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争做十好学生”为主线,以美德少年”“最美少年”“十佳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规范一日常规工作,健全、完善评比与反馈机制。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管理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和德育科研,加快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打造一支搭配合理、中青年骨干为主、高素质的优秀班主任团队。

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培训,开发四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争创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4、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借助“互联网+”手段搭建管理、教学、学习、测验和评价各类平台,努力发挥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共育功能。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新时代好少年”、结合主题月和传统节日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劳动美”社会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

6、争创国际生态学校、构建绿色文明校园。大力推进环保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环保素养,人人都是绿色志愿者。

7、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探索分年级德育课程体系。

8、健全完善各种社团。突出“精品社团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延伸到各学科、各层面,数量达到50个左右,社团要建章立制,健全组织,配备专门辅导教师。

9、实施“班团队一体化”工程。创新团支部和班委会工作思路,提高团队活动的针对性、教育性,以德育促智育。

10、健全学生会组织机构,规范学生会管理。定期召开学代会、团代会、少代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让校园成为展示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舞台。

11、构筑共青团思想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志愿服务为载体,服务成才为目的,梳理志愿服务体系,开展主题式志愿服务活动,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社会效应。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1、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和班级论坛,对近三年的新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培训,掌握班级工作策略。

2、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继续开展好传统节日、各类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其中要有两个以上活动形成特色。

3、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制度,继续做好家长会、家长访校、师爱进万家活动,初步建立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

4、申报国际生态化学校,并按参评标准进行基本创建。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1、开展模范班主任创优活动,30%争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

2、争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并以国际生态学校为平台,继续开展环保教育,打造绿色文明校园。

3、形成德育课程一体化,充实各年级德育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4、实施“班团队一体化”,完善现有社团,建立健全各社团章程。

(三)2020年9月——2021年8月   

1、建立有特色的共青团、少先队社团,开展系列活动,争获两个市级以上优秀社团。

2、建立“互联网+家校”共育运行机制,线上线下家校沟通有机结合,开展一个市级以上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3、申报“环保教育”课题,将环保教育优秀经验辐射到周边学校,利用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平台开展国际环保教育。

三、实施措施

1、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2、学好《中小学生守则》、《历山中学十好中学生标准》等,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访校,依托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号、年级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等现代化媒介,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育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4、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及时修改、完善班级考核制度和班主任工作条例,提高班主任待遇。

 5、建立三级督导制度,全天候无缝隙对学生常规检查督导,并每天及时反馈。

 6、探索特色德育系列活动。突出主题月活动,每月一主题:二月开展传统节日(春节)教育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孝亲敬老、拥军优属活动;三月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四月组织春季田运会等阳光体育活动;五月校园剧、大合唱、器乐、书法绘画比赛;六月举办读书节;七月开展布谷科技节;八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九月开展感恩教育;十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进行诚信励志教育;十二月开展法制教育等。继续开展圣佛山实践活动、军训、研学旅行等时间长、教育效果明显的活动。

7、建立健全各种社团。我校现有男足、女足、男篮、女篮、乒乓球、田径、羽毛球、手球、书法、绘画、剪纸、器乐、声乐、舞蹈、军乐、车模、建模、3D打印、地理、游泳等社团。三年内将陆续再建立20多个社团,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提升学生素养。

9、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分年级德育课程体系,分年级实施德育教育目标:初一年级开展衔接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品行教育,初三年级青春健康教育,初四年级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等。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室作用;定期邀请专家逐步对班主任、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1、将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改革纳入学校党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团代会、学代会,健全团委学生会组织设置,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

12、贯彻落实《淄博市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优发展,巩固和优化班级团支部、班委会队伍建设。

四、达成标志

1、初一年级:了解并熟悉“十好学生”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初步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初二、初三年级:将十好学生标准及要求入脑入心,每名学生都要争做十好学生。初四年级:在做好十好学生的基础上,继续升华,鼓励学生争做最美少年、美德少年、十佳少年、优秀团员等。

2、打造一支业务素质优秀、师德水平高尚的班主任队伍,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占班主任总数的30%以上。

3、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有亮点、有特色,争取获市级以上荣誉表彰,学生会组织运行规范,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

4、建成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推动实现家长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教学测评整个过程,系统构建管教学测评数据仓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和精准指导,家校共育系统化、常态化。

5、创成国际生态学校和全国生态文明特色学校,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6、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等活动种类多,方式灵活,社会好评,成果显著。

五、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务处,团委,总务处,教科室,体管部

 

基础发展项目二: 教学与课程建设

一、总体目标

1、坚持厚生理念,以教师发展为本,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2、完善厚生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具备较强思维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迅速,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3、形成“以学科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厚生教学策略与方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负增效,教学质量达到市县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5、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普遍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培养1名市级名师、18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及学科带头人、6名教坛新秀、10名县级以上骨干班主任。

6、建立三类课程体系,即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目标的基础类课程;以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艺体课程,阅读写作课程为主的拓展类校本课程;以科技课程为主的研究类学校校本课程。

 

 

附三类课程目标汇总表

学校课程目标与实施

总体目标

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一切整合根植于生活,一切整合原发于国家课程,一切整合为了学生”的路径,打破国家课程学科间的壁垒,通过有效地减化、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立体并能彰显学校特色的完美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学生努力做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做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实施方案

校本目标

基础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劳技

 

 

 

开足开齐全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从研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智能化助学系统、打造智慧型校园环境三个维度展开.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分析系统平台,每个学生的雷达分析图精准呈现学生的专业学习、志趣和潜能所在,为学生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引领学习过程。推进“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师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借助微课、慕课、个性化作业推动系统线上辅导,打破传统教与学时空界限。

依托“云、网、端,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学环境,创造开放灵活、智慧生成的课堂生态,使学习更开放、更生动、更有效。

 

拓展型课程

 

 

 

 

学科类课程

语文课本剧、阅读与写作 、中外经典朗诵 

 

 

 

 

以年级组为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自主选择,组建社团,推进课程建设。统整和编撰《智能机器人》等创新课程,使之具备区域辐射效能。

 

传承中外文化精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英语口语与生活(赏析名著电影、英语礼仪与英语角等      

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环境与生命教育 

 

 

科技类课程

NOC科技创新大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机器人

3D打印信息技术拓展

 

 

 

 

志趣类特色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节日课程化、节气课程化。清明节祭扫先烈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社团,进行节日、节气主题大讲堂教育活动。组织参加各级艺体比赛活动。

 

 

 

学有所长,和谐发展,激发生命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书画、摄影、音乐欣赏

 

体育(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毽球、跳绳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核心素养培育”为载体,加强学生研究型课程开发,开设STEM课程等。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STEM课程学习;跨学科综合课程,如以历史为主体,整合书法、美术、劳技等多门学科资源,研究“可以动手的历史课;利用县资源和圣佛山实践基地,通过实地探究课题如,地理学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圣佛山旅游业”,生物学科“圣佛山海拔高度是否影响被子植物”等。

 

 

用丰富的课程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经历挑战、收获成功。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质疑能力。初步掌握小课题的报告。

 

 

 

 

 

每月主题课程

一月:春节传统教育,移风易俗、孝亲敬老、拥军优属活动

二月: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三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四月:阳光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和趣味健身比赛等。

五月:五四青年节,艺术节活动,组织校园剧、大合唱、器乐、书法绘画比赛。

六月:世界环境保护日。

七月:布谷科技节。

八月: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九月:感恩教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十月:国庆节,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诚信励志和自信心教育。

十二月:法制教育等。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他人的核心价值观。

 

研学大课程

海内外研学旅行活动:立足中美千校携手平台,每年组织两次。

开启教育国际化视野,高质量人生奠基。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1、打造“书香校园”。启动“阅读季”,开展经典诵读、共读一本书、图书漂流、读书辩论赛等活动,助推全校阅读蔚然成风。

    2、推进青蓝工程和名师成长工程。各学科或各教研组确定1—2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培训交流,传帮带,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市县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3、加大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力度,分层推进,加强教学行为规范管理。

4、深入实施厚生课堂改革创新,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问题挑战”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制定厚生课堂的结构与评价体系。

5、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建立名师工作室。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1、加强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培训,以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教学艺术与风格、教育教学科研为主要内容,使专家型教师数量增加。

2、加强集中培训新聘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学科思维能力,班主任工作方法等。一年见习期内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3、深化厚生课堂教学模式,减负增效,全面落实分层作业,上出高效课、精品课。试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化一岗双责,增设副班主任;扎实组织各年级公开课、优质课评选以及新进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4、制定完善厚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备课评价指标,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指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习小组建设评价指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评价指标等。

5、继续加强课程开发,建设以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艺体课程为主的拓展类校本课程。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建立三类课程体系。

(三)2020年9月——2021年8月

1、加强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教师专业和实绩评价机制,全面测评教师“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达成情况。

2、组建校内名师讲师团,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3、建设以科技课程为主的研究类学校校本课程。精选学生认可度高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至少形成3门以上成熟的特色课程,促进校本教材的编写。

4、完善厚生课堂建设,落实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减负增效,构建富有生命情怀的课堂,建立起完整厚生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达到市县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三、实施措施

(一)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

2、搞好专题系列培训,分类确定校本培训主题。聘请专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集中系列培训、专题培训。

3、建立“三课”培训制度(每学期每人一节组内公开课、每人一节年级汇报课、每人一节校级优质课),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成长。

4、推进青蓝工程和名师成长工程。组织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建立骨干教师奖励机制。

6、制定《学校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每位教师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二)打造精细化厚生课堂

1、落实厚生课堂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总结提升和巩固评价。

2、完善厚生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3、制定厚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备课评价、课堂教学模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习小组建设评价指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评价等指标体系,全方位对厚生课堂质量进行评价。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相关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体系。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从课程申请、实施、调控、评价、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学校课程开发体系。

3、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精心开设三类课程,实现选修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紧密结合。

4、开全开好国颁课程,将音体美等课程全部开齐。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式。开设《人生规划》、《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等课程;阅读课、书法课,均配备专任教师。

四)夯实教学常规,狠抓精细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集体备课,严格作业管理,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执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

2、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建立自主学习评优制度,开展自主学习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自主学习之星”评选等活动。

3、健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模式。认真用好的课堂小组评价表和作业、学案评价表,落实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环节,要做到节节评价、日日汇总、周周评选公布,增强学生间、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进行阶段性检测与评价,落实好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工作, 及时进行单元测试,矫正补偿。

四、达成标志

1、师资队伍建设见成效,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130余人。

2、建立三类课程体系,开发以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艺体课程为主的拓展类校本课程5类;开发3本以科技课程为主的研究类学校校本课程。

3、学生个性发展优势明显,县以上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强,成绩突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4、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减负增效,教学质量达到市县同类学校先进水平,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居全县前列。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学生实验技能操作抽测合格率达95%以上,学业水平考试学科成绩居全县前茅。

五、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科室、各年级办

 

基础发展项目三: 教科研同步发展

一、总体目标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让课题走进课堂”为教育科研思路,立足课堂教学,确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生活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课题网络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9月 

1、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2、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

3、形成由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构建的学校科研网络,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督促与评价

4、开展《基于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素养绘图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互联网+家校共育”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二)2019年9月—2020年9月

1、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各项子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有突破。

2、培训教师掌握课题研究方法与流程

3、申报本年度各级课题不少于2项。

(三)2019年1月---2021年9月

1、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浓厚学校科研氛围。

2、总结三年学校科研工作,各级课题按时、高质量结题。

3、教科研成果推广价值高、效果好。

三、实施措施

1建立科学的科研机制,形成教科研新格局。强化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先导地位,健全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科研管理体系,进一步浓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氛围,教师参与研究实现自主化、实用化,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课题化,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培养大众化科研力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加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较强的教科研人才,建设一支熟悉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科学思想、前瞻理念和现代技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校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3创出学校科研特色。以课题为抓手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科学推进课题研究各环节工作。在今后三年内,紧紧围绕省、市、县教育科研重点,在课题立项、过程研究、成果鉴定、成果推广等方面创特色、出经验。

四、达成标志

1、每年至少有一项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立项课题普惠率达30%以上。

2、按照课题申报计划,按时结题率达100%,通过评审合格率达100%。

3、每年至少出版一部科研专著、至少有1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含县级)以上获奖、在省级(含省级)以上刊发;教师成长专业性文章不少于10篇。

    4、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实用性和成果推广的积极性有较大幅度提升。

5、初形成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

五、责任部门:教科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

 

基础发展项目四: 校园文化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学校行为文化为载体,凸显生命教育特色,使精神文化有提升,物质文化出精品、制度建设有特色、行为文化出成果,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向往和留恋的精神家园和幸福乐园,促进学校文化引领,走向卓越。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1、进一步凝炼学校精神。树立“厚德厚生”核心理念,规划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办学目标,凝炼“历山精神”,围绕校风、学风、教风、校训开展教育活动,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生命教育观。

2、启动校园文化规划和建设。建设承载人文底蕴的校园景观,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将厚生教育理念、生态生命教育特色和学校精神元素融入校园景观,以楼、路、树、草等为载体营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文化氛围。

3、规划与建设学校文化阵地。加强校报、校刊建设,在校园内建立各种展示区、宣传橱窗和宣传专版,如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校园文化展示区等。营造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科技、实验、心理健康等专用教室特色鲜明、激扬生命的文化氛围。

4、坚持依法治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校、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充分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1、加强心理健康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心理学课题的运用研究,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

2、打造特色学校文化活动。以学生社团为抓手,以主题教育活动、体艺节等活动为主线, 举办书画、摄影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特色学校文化。

3、开展弘扬历山精神活动。通过加强校训学习、挖掘和传讲校园“师生的故事”、通过发挥校训、校标、校徽、校旗、校花、校树等学校标识的凝聚与激励作用,进一步弘扬学校精神。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教职工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类规章制度。

(三)2020年9月——2021年8月

1、完成校园文化规划建设任务。建成“四进四园校园景观工程。提升校园美化、绿化水平。各功能区标识全部完成。

2、文化标识深度融合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区、运动区形成鲜明的文化主题标识。班级内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班级精神、学习园地等文化内容,对师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

3、历史传承文化建设。认真积累、整理校史资料,编写校史,建设校史室。加强与校友联系与沟通,收集典型校友事迹,形成“校友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提升校友文化价值。隆重召开三十年校庆活动,彰显历山辉煌历史。

4、营造良好的治学氛围。开展以敬业爱岗、全员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术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营造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

5、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务实、创新、担当、和谐的组织文化。学校领导班子始终能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带领学校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校园人际氛围。

6、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发挥其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措施

(一)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细则,分工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督促和落实。

(二)增加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

设立学校文化专项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积极向上级争取学校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达成标志

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标识,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面建成四进四园校园文化环境、完成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让学生自觉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的生命特色校园。

五、责任部门: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工会、团委

 

基础发展项目五: 创建智慧校园

一、总体目标:

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建;推动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和数字化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家校共育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数字化,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培训,熟练使用图文编辑软件、课件制作软件、微录制软件、智慧课堂软件。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应用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教育教研方面组织活动交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2020年8月——2021年8月

实现学校日常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和后勤服务信息化。运用平台开展办公自动化、网上阅卷、网上分层作业、家校共育等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的模式形成教育教研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措施

1、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市县“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提高学校局域网主干带宽和学校出口带宽,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现校园内无线宽带上网全覆盖。

2、提高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水平。与县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整合现有的管理系统,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

3、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采取骨干培训、校本培训、送培到校三结合,提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把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学基本功考核。

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环境下整合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理念,依托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

5、建设探究性创客活动室。开展创客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6、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统筹安排、调度、检查落实智慧校园创建开展情况。

四、达成标志

1、信息设备终端能够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需要。实现初一初二两个年级投影机的更新换代。

2、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应用系统,建立教学服务平台。充实各教学资源库,加强网络教研中心建设,推进网络结对平台应用建设,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建成支持跨时空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课外学习辅导平台,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开展3D打印机、物联网创意设计、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各个项目,开展全校学生创客大赛活动,参加、市、国各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五、责任部门:办公室、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总务处

 

基础项目六:改善办学条件

一、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通过校园校舍硬件建设、教育装备配置、校园美化绿化等项目的实施,体现厚生立德树人理念,突出生命教育特色,浓郁校园文化气息。健全安全文明校园制度,安全保卫硬件措施到位,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做好专(兼)职安全员的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周边环境建设。

二、阶段目标

(一)2018年9月——2019年8月   

1、完成学生餐厅楼工程并投入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2、粉刷和美化两座教学楼教室墙面,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楼走廊墙面粉刷美化并进行文化改造提升,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

3、改造种植两块绿化草坪,补栽部分树木,提高绿化面积。

4、安装所有教室监控系统,全校无缝隙覆盖。

(二)2019年9月——2020年8月   

1、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标准改造部分功能用室和社团活动室,增加德育活动载体。

2、二号教学楼北侧、体育馆前路面改造提升,拓展学生的运动空间

3、建设节能性校园。改造教学楼的用电线路,淘汰部分能耗大的用电设施;改造提升校园水电暖地下管网。

4、提升绿化美化层次。更换部分树木,进一步提高绿化档次;构建校园学习区、生活区、运动区的文化标识。

(三)2020年9月——2021年8月   

1、改造办公楼内的设施,美化改善教师办公环境;改造部分社团活动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校园无纸化办公。

3、深化校园美化绿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和渗透,积极创建国际绿色生态校园,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措施

1、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提供一流的服务。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2、强化岗位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考核力度,发挥后勤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功能。

3、坚持节约意识。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使用责任制。严格财经纪律,合理使用资金,履行节约。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实力。

    4、打造安全队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各项演练,扎实进行预案演习,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达成标志

学校餐厅、体育馆等硬件设施高标准,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浓郁,内外教室焕然一新,安全保障全面有力,学校周边环境井然有序。

五、责任部门:总务处、安全办公室

 

第六部分  规划发展目标达成的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规划发展监控与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成立以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年级、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

学校三年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孙万祥

副组长:赵彦军  崔秀才  褚爱军  付成峰

组员:中层领导干部 年级主任

二、建立学校规划专家委员会和自评监督委员会

1、学校发展规划自评小组统一负责规划的制定、运行、自评工作,监督分年度目标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并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和具体形势,专题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以确保规划达到预期的目标。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

2、规划自评监督委员会由教代会产生,代表教代会行使规划监督权。委员会对学校各部门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月检查、学期诊断性评价、年度形成性评价和三年终结性评价,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

3、确立规划的评估标准。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对规划进行目标细化,实行项目负责制,分工到人,责任明确,保证规划落到实处。

4、建立由家长、社区为主的校外监督机制。积极争取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形成制度,使之能监督检查学校规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5、建立学校“规划专家委员会”。学校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规划专家委员会”,在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方面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保证规划的科学有效。

三、制度保障

1、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计划。

2、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要将三年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

3、实施年级主任包级负责制、备课组长学科教学责任制、班主任班级管理责任制、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三级督导制度。

4、搭建公平公正的平台。优化并全面推进实施分类分层、包班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校本研修制度。

四、经费保障

加大公共经费投入,保证规划的实施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