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公安局
标题: 关于印发《全县公安机关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1642/2022-524106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5-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公安局

关于印发《全县公安机关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30
  • 字号:
  • |
  • 打印

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行为,保障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县局研究制定了《全县公安机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沂源县公安局

2022530

 

 

 

 

 

全县公安机关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工作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重大决策部署,规范抽查检查行为,增强监管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根据《山东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公安机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和《淄博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全市公安机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细则。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完成国家、省、市、县抽检任务。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检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工作方式。

第三条  本细则检查对象,包括行政审批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等市场主体,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产品、项目、行为等。

第四条  “双随机、一公开的实施原则是简政放权、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协同推进。

第五条  下列事项不适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一)法律法规规章对监管方式有明确规定的;

(二)涉及重点领域、重大公共安全等未列入当前执行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

(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省人民政府对监督检查有专门要求或重点工作部署的;

(四)受理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依法履职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应当进行监督检查的;

(五)转办、交办、督办案件;

(六)突发性事件;

(七)其它不适用随机抽查的检查事项。

随机抽查工作包括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和部门内部随机抽查,并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计划中。

第六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照谁检查、谁反馈,谁抽查、谁公示的原则,依法、公平、公开实施。

第七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依托省政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施,确保高效便捷、责任可溯。

 

第二章  统一监管工作平台

 

第八条  各业务单位负责实施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内容、依据等,并向社会公示。清单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层级监督权限的调整、我县相关市场主体设立情况等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各业务单位应当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在对从事工商登记后置许可事项的市场主体实施监管检查时,从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第十条  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应当明确执法人员的身份信息:姓名、单位、性别、警号、执法岗位情况等,并随人员单位变动、岗位调整等因素给予动态调整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包括本级机关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民警。对特定领域的抽查,可在满足执法检查人数要求的基础上,吸收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等参与,通过听取专家咨询意见等方式辅助抽查,满足专业性需要

第十二条  检查对象名录库,既可以包括企业、从业人员等市场主体,也可以包括项目、行为等。

各监管单位要对照本单位负责组织发起的部门联合抽查事项和内部抽查事项,结合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和本单位掌握的行业管理数据,对检查对象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符合行业监管需求的行业分类监管,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为依据,确定检查对象的风险分类等级,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的检查对象名录库模版,将管辖机关、检查对象名称、检查对象唯一编码、风险分类等级作为必填项,建立各抽查事项的检查对象名录库

 

第三章  抽查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针对随机抽查工作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包括被检查对象的范围、对执法检查人员的要求、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实施检查的时间等。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抽查计划要通过政府互联网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制定年度检查计划,要保证必要的被检查对象覆盖面,保证必要的监管力度,同时防止过度检查。

第十四条  实施年度检查计划,会同其他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对抽查对象一致或相近的事项,积极开展联合行政执法检查。除重点领域或者特殊情况外,在同一年度内不得对已检查合格的事项重复进行行政执法检查。每年应至少发起或参与一次部门联合检查。

第十五条  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应当明确各事项抽查的范围、时间安排和预估数量、抽查比例等要求。

第十六条  抽查工作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不同检查对象的风险等级和信用水平。对于低风险检查对象,可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高风险检查对象和失信市场主体实施重点监督检查,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原则上同一市场主体在一年内被抽中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次数不超过2次。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有多次被投诉举报记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存在失信行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形的,或因专项整治、特殊事件或上级指令等情况另行部署定向抽查的,不受比例和频次限制。

 

第四章  任务设置与摇号抽取

 

第十七条  监管单位执行抽查计划时,应当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中预先设置任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

联合抽查由年度计划中明确的发起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发起部门按照抽查计划,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中设置联合抽查任务,明确任务名称、执行时间、参与检查的具体部门等事宜。

第十八条  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经确认锁定并选择下发名单后,即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派发至各对应的任务执行单位执行,同时自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发布抽查任务公告。

监管单位在使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发起部门联合抽查和内部抽查时,必须要选择按照风险等级抽取的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确保组织发起的所有抽查事项均使用差异化抽查,落实差异化抽查全覆盖。

第十九条  各任务执行单位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中查看任务要求及具体检查对象名单,并进行检查人员的匹配操作,随机抽取检查人员。每个检查对象应安排不少于2名检查人员,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选定1人为组长,制定具体检查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程序规范、时间节点。行政执法检查涉及专业领域的,可依法委托第三方开展工作,或依法采用相关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

部门联合检查,由任务发起部门的执法检查人员任组长,负责该次检查任务实施期间的组织协调管理,统一安排检查日程、检查方式,组织实施联合检查。其他组员应当配合、服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完成检查任务。

第二十条  抽取的检查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换,确因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冲突、身体健康状况、执行回避等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履行检查任务的,经本部门分管负责人同意后,可以调整更换。调整更换人员在具备执法资格的其他人员中随机抽取。人员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第五章  抽查任务执行

 

第二十一条  “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实施。

第二十二条  检查活动按照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要求开展,执法检查人员应当严格对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业务标准开展检查活动,依法履行本部门监督检查职责,对被检查对象要一次性完成本次联合抽查事项清单中所有检查工作。

第二十三条  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异常情况的,视情采取制作现场笔录、初步提取证据、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违规活动、督促当事人整改等相应监管措施。

第二十四条  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对现场检查、陈述申辩、权利告知等行政执法检查过程要制作完整的行政执法检查文书,重要的行政执法检查环节要利用音频、视频等电子技术手段进行记录。

 

第六章  检查结果公示及后续处理

 

第二十五条  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除依法依规不予公开的情形外,在抽查检查任务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将检查结果录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进行公示,并在同级政府互联网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的双随机、一公开专栏进行政务公开。

随机抽查结果履行审批程序,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定期向社会公示(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检查结果一经公示,不得擅自更改。但事后发现检查结果确有错误的,经任务执行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及时更改。

被检查对象对检查结果有异议的,任务执行单位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经复核确有错误的予以更正。复核情况自作出复查结果后15个工作日内反馈被检查对象。

第二十六条  抽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应归档保管。归档保存方式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检查中发现检查对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做好后续监管衔接;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对于不配合检查的检查对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第二十八条  抽查事项清单公告、年度抽查计划公示、抽查任务发起、检查对象名单抽取和派发、检查人员匹配、具体检查任务下达、检查结果录入审核和公示及后续处置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原则上均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操作,确保全过程留痕,责任可溯。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监管单位及其检查人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相关检查对象出现问题的,可以免除行政责任:

(一)因现有专业技术手段限制不能发现所存在问题的;

(二)检查对象发生事故,性质上与执法检查人员的抽查检查不存在因果关系的;

(三)因被委托进行检查的专业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导致错误判定或者处理的;

(四)其他依法依规依纪不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相应责任:

(一)未按要求进行抽查检查,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未依法及时公示抽查检查结果,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对抽查检查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未依法处理的;

(四)不执行或者拖延执行抽查任务的;

(五)其他依法依规依纪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三十一条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依法行政,廉洁执法。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要依照本细则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上级部门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事项另有不同规定的,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淄博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