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建议) | ||
---|---|---|---|
索引号: | 11370323004223076K/2020-5157432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0-09-29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金融证券工作服务中心 |
马兆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精准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围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全省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2019年11月,省里将沂源列入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今年以来,围绕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县政府专门召开了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印发《沂源县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实施方案》,建立了合力攻坚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评估机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定期调度分析;县政府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了责任书,确定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估指标,加快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特色优势,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乡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部署要求,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着力点,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为抓手,聚力做活普惠信贷、做实普惠授信、做优普惠服务。指导金融机构以标准化种养殖、休闲生态农业、专业化农民合作社、特色品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重大项目为重点,充分发挥央行资金利率优势,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贷款技术、贷款产品,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如县农商行已开发并办理鲁担惠农贷、鲁青基准贷、创业担保贷、强村贷等适合乡村振兴的贷款品种。8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83.73亿元,比年初增加20.53亿元,增长12.5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72个百分点。
(二)用好用活“三项政策”,提高金融资源可得性。一是用好货币政策,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实时调度推进各金融机构符合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引导金融机构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73笔,金额2.52亿元,为373户普惠小微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款4.17亿元。其中博商村镇银行办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业务1.95亿元,8月份延期还本率达84.4 %,信用贷款新发放占比50.78%,分别高于全省整体水平39.07、30.38个百分点。法人金融机构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89%和6.5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91和0.71个百分点。二是用活信贷政策,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持续推广首贷培植及无还本续贷业务,截至8月末,普惠小微领域贷款余额23.50亿元,较年初增长6.70亿元,增幅40.0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9.21个百分点;累积培植首贷企业415家,超额完成全年300家目标,贷款金额达19.99亿元。三是用足财政政策,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创业担保贷款奖励补助政策,按照沂源县当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的1%计提工作经费补助,用于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成效突出的经办银行、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等单位。截至二季度,创业担保贷款新增发放3898万元,余额较年初增长30.76%。
(三)鼓励金融机构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是年初县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签订合作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协议,利用“大数据”“支付宝”办理线上信用贷款。截至8月底,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已向全县授信 7.86 亿元, 授信人数5.27 万人,其中累计放款金额 5.66亿元,放款人数 7563 人,贷款余额 6434 万元。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推广应用金融科技手段办理线上业务。截至8月底,县建行开展的小微企业“抵押快贷”“小微快贷-信用快贷”“裕农快贷—地押云贷”等线上贷款业务,累计为106户办理168笔、13183.81万元;工行“经营快贷”线上业务(包括结算贷、泛交易链贷、用工贷、跨境贷、税务贷、政采贷、科创贷、供应链融资等),共为25户办理 45笔、总金额5839万元;县农商行5月初上线的“新时贷”产品,共收到线上申请 3632笔,已授信1434户、金额14734.37万元,其中用信534户、金额 3968.48万元。三是发动银行和企业通过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办理信贷业务。截至9月29日,我县已有661家企业接入淄博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65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取贷款5.99亿元。四是组建了8支金融辅导团队,与县内110家企业建立了结对辅导关系,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引导各类地方金融组织支持乡村振兴
1、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满足最基层农户的融资需求。沂源是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区县之一。2015年以来,先后核准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涉及果蔬、中药材、花卉等行业,互助金限额200万元-300万元不等,使用费率7.2%-8.4%不等,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合作托管银行为沂源农村商业银行。这种建立在熟人圈基础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依托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资金集中使用,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户小额、短期、分散的资金需求,实现“生产合作”、“销售合作”、“资金合作”三位一体,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20年1-8月,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出互助金19笔、84万元,累计出借130笔、715万元。
2、支持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展苹果为主的大宗农产品摘挂牌交易、调期交易以及实物、仓单以及非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为广大农民和消费者提供现代化的采购与配售服务。2017年2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批准齐鲁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农产品交易业务。目前,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交易客户会员2100多个,在苹果主产区和销售地设置交收库64家,陆续开展了仓单质押和价格指数保险业务,在七省十大区开发行业客户和贸易商近5000户。截止到2020年9月,成交量达到6698994单(每单100公斤),成交额199759.25万元 ;成交笔数114716笔、交收量 2.64亿公斤。完成仓单质押6笔,融资112万元;完成价格指数保险5单,投保产品20万斤。
(五)提升保险服务“三农”的普惠功能。通过财政提供补贴的方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县农业局、财政局与中华联合保险、泰山财险、人寿财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保险机构合作在我县开展了玉米、小麦、花生、苹果、桃、大樱桃、葡萄等7个作物保险以及日光温室保险,其中大樱桃、葡萄为我县开设地方特色险种。2020年我县共承保面积222249亩,县级以上财政补贴1392.2万元。此外,县畜牧局、县财政局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由县财政承担保费的10%。县林业局、财政局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公益林保险,由县财政承担保费的10%。
二、以金融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巩固精准脱贫成果。
(一)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培训,强化金融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一是组织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政策培训会、对接会等,安排部署金融精准扶贫融资需求对接百日攻坚、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进万家等相关工作任务,对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央行资金产业扶贫贷等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地。二是县人民银行通过召开督导会议、现场核查等方式强化对辖内金融扶贫工作督导。对涉农金融机构的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现场督导,对各行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服务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深入开展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实落地。县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推动沂源县金融系统认真开展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逐一对照检查,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并将责任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整治措施,倒排工期,按图施工,确保整治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并取得实效。
(三)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一户一档”工作要求,完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2016〕84号)、《山东省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县人民银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真正做到“一户一档”,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等,根据金融需求情况分“无融资需求”、“有融资需求不符合贷款条件”、“有融资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三类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现已为9772户建立了精准扶贫服务档案。
(四)立足信贷产品创新,推动探索光伏扶贫。指导各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金融扶贫模式。沂源邮政储蓄银行创新设计推出了“光伏发电扶贫惠农小额贷款产品”,该产品准入门槛低,贫困户无须担保抵押,无须投资(贷款本息由供电部门在发电收入中按月等额扣除),只要年龄在60周岁以下,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适宜的房屋,愿意通过光伏项目脱贫的贫困户,邮储银行在南鲁山镇水么头村共计发放贷款7笔24.64万元。
(五)立足小额信贷,推动小额信贷扶贫。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目前扶贫小额贷款余额57万元,共12笔,均为沂源农商行发放。富民生产贷4笔,1100万元,其中沂源农商行共发放富民生产贷3笔,600万元,分别为沂源衡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万元、山东安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500万元、乡村园食品公司300万元,沂源农行为共带动120户贫困户脱贫。
三、优化升级“三个环境”,延伸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半径
一是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推动农村信用资源“变现”,农户信用档案采集6.9万户,授信签约余额19.94亿元,授信签约率57%。二是构建良好支付环境。县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与商户签约建立“非现金结算惠农商圈”,推动建成银座商城、成和商厦和城乡公交惠农商圈,引导沂源农商行与5600余家个体工商户推广“聚合支付”收款码,拓宽移动支付覆盖面。三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对沂源县现有637个行政村中达到Ⅲ类以上的46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进一步改造升级,在西埠村成立全市首家普惠金融服务站,拓展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目前,我县农村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在下一步工作中不断改进。也请各位委员继续对全县金融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沂源县金融证券工作服务中心
2020年9月29日
(联系单位:县金融证券工作服务中心 联系人:张玲玲 联系电话:3242632)
抄送:县政协提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