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标题: 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076K/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8-06 发布机构: 沂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

发布日期:2020-08-06
  • 字号:
  • |
  • 打印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按照《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和《关于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鲁发改社会【20191016号)等文件精神;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

2020年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工作成效和业绩,经地方推荐、专家严格评审及政府公示,有幸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入库名单,为进一步将产教融合工作做细做实,现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将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来三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如下。

一、发展思路

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山东合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方针,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合作院校选择

本次产教融合企业合作院校为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三、预期目标

(一)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合力泰”订单班等合作方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就业”,通过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生产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新招聘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通过校企合作中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学历水平,计划每年通过淄博电子工程学校培训10-20名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四)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引进更多的优秀的,与需求相符且专业对口的学生提前进入公司实习,让实习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增进企业认同感,增加实习学生保留率,同时缩短公司新员工培训周期及培训成本,亦可缓解企业阶段性生产人员紧缺问题。

四、合作内容及方式

(一)参与建设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

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由淄博电子工程学校牵头,成员单位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愿参与、互惠互利、市场运作、注重特色、典型带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入集团,是一个跨区县、跨行业的非盈利性职业教育联合体。

公司作为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首批成员单位和重要参与者,未来三年将继续大力支持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充分履行理事成员的职责,与淄博电子工程学校及其他理事单位一起致力于将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造福区域经济发展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公司在光学摄像头领域的引领作用,在前期开设“合力泰”订单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根据“合力泰”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和安排;企业依教学要求进行订单班学生观摩、操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并配合教学计划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设备、场地、人员、奖学金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在满足本企业合作岗位要求外,避免学生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从而导致学生进岗后的转岗困难。

(三)校企双师教学,合作开发新课程

未来三年,企业将加强与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合作交流,校企双方互派教师交流学习,每年暑假学校派出老师到合力泰公司进行参观、调研、培训,提升教师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企业每年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交流、授课,在承担相关教学白务同时也逐步提高企业教师在授课方面的专业素质。

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方案,开设新课程并编写专业教材,新课程首先在合力泰订单班试行,在开全开齐公共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的基础上,增设《企业文化》、《SMT技术》、《现代显示技术》、《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等企业指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教学标准体系,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科学落实新增设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时,同时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步入企业的时候能更迅速融入企业,适应企业发展新常态。

(四)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实施双主体、双元制办学;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走进学校,由企业提供设备设施,学校提供专门场地,在淄博电子工程学校建设SMT生产实训线一条,保证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了解岗位及工作工艺流程,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减少学生校外实习风险;同时,未来三年,企业通过山东公司或集团公司其他平行子公司,计划每年接收不低于70名的在校学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训,让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现场管理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

校方要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产品革新,为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再深造,技术工人的操作规范性,从专业角度做好相关指导及培训工作。

(五)设立合力泰企业奖学金

“合力泰”订单班专门设立合力泰企业奖学金,每月为学生提200元生活补助。学校按照30%的比例,依据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选出优秀学生,奖励学生额度为800元、500元、300元的一、二、三等奖学金,由企业专门派公司领导到学校召开专题表彰大会并发放,以此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让学生拥有企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六)现代学徒制培养

与学校探讨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关系,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长期培养从事机械操作的合格岗位工人,并按培训结果发放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通过学校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培训方式,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七)开展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计划

未来三年,企业计划利用淄博电子工程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教学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方面的合作。计划选取企业继续的2-3个专业开展职业培训或特种作业相关培训,并通过培训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作业证;计划通过淄博电子工程学校开展的开放式教育和成人教育提升企业基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让更多的基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学历证书。

(八)共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搭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

联合淄博电子工程学校和行业内其他骨干企业,共同开展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光学摄像头领域的发展,牵头搭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协同发展平台,共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对区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适应当地政府、地方特色、企业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产学研立体推进,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实现学校和行业协会、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专业、共同设置岗位课程,联合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增强联合办学实力,提高联合办学质量,形成联合办学特色,促进校企高质量共同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建立企业与学院共赢长效机制,合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二)健全组织机构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三)完善制度保障

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将产教融合与校企业合作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并纳入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四)规范工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合法权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新型学徒制”、 “订单班”学生招聘难,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师资队伍急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订单不稳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企业有信心、有能力将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做严、做细、做实,不断开创产教融合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