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标题: 沂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076K/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1-18 发布机构: 沂源县发展和改革局

沂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

发布日期:2022-01-18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化实施“六大赋能”,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和“十项重点改革攻坚事项”,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成立经济发展工作调度推进专班,出台“六稳”“六保”实施方案,落实各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切实稳定经济运行基本面。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达到328亿元,同比增长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预计服务业增加值155.9亿元,同比增长15%,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7%。“三驾马车”拉动显著增强,预计固定资产投资108.2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5.3%;预计进出口总额51.7亿元,同比增长51.6%。财政金融运行良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0.2%,税收占比73.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3.1亿元、282.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4%、19.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606元、22250元,分别同比增长9.8%、10.3%。

(二)加力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一是园区平台承载力持续提升。坚持平台思维,集中力量打造经济开发区、西部宜居新城、南部产业新城、东里低碳绿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园,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路网格局和配套设施,建成了11座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实施了沂河饮马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完成了儒林和张良社区1344套棚改安置房主体工程,青龙山路西延工程、下龙巷大桥和儒林集大桥竣工通车,加快推进东部热源二期项目建设。铺开了经济开发区能源综合管理平台和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能源洼地”,提升园区服务企业效能。全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成了化工产业园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数据智慧链接和信息实时监控。沂源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成为全省改革案例。二是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力做好项目策划、推进和达效,建立“五个一”推进机制和“三张清单”责任制,实行领导挂包和专班推进,建立周调度、周交办、月会商、专题解决机制。共策划实施重大项目114个,年度投资159.4亿元,其中,争取42个项目列为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69.3亿元;争取青岛啤酒产业园等12个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单年度争取数量实现突破。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争取新增用地指标667.88亩,使用挖潜指标274.16亩。三是工业强县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预计“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79.8%,全市最高。突出“五个优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了25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新增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产业链链长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生产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以药玻、鲁阳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被评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山东赛区金奖。四是服务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开展服务业和批零住餐高质量发展专项攻坚行动,梳理排查可升规纳统服务业和批零住餐企业134家。预计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52.5%,增速全市第一。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牛郎织女景区、“初心家园”等重点文旅项目,新增A级景区1家、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省级景区化村庄,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和停车场35个。阳三峪村、鲁山神农药谷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路线,618战备电台被评为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

(三)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品质能级稳步提升。一是城市发展空间拓展更新。围绕“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东埠路、润生路、北麻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公里。康源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总工程量的45%。实施了老薛管线0.6公里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螳螂河东路1.8公里路面提升及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启动瑞阳路、新城路部分路段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列入省棚改计划的10个项目建设,高庄、沙沟、沂河3个社区1926套安置房建成交付使用。启动了4个片区、3500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改造500户。全域公园建设扎实推进,虡盛文化公园建成开园,儿童乐园、九九乐园改造提升,城市文化会客厅完成主体工程,完成了10处“拇指公园”新建工程。二是县域交通更加畅通便捷。临临高速沂源段启动建设,S229沂邳线芝芳至张良段、华源路及连接线顺利实施,完成了总长38.5公里的4条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总长10.77公里的农村路网延伸通达及改造提升项目和3座农村危桥工程。抢抓济淄同城化重大机遇,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加强与周边地区互通互联,济莱泰高铁开工建设,鲁中高铁列入规划,积极争取黄海线二期改建和惠沂线改造工程,谋划与原有道路的联通畅达,优化提升路网格局,以“大交通”推动沂源融入新发展格局。三是城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抓好违规经营、小区违建、停车秩序、渣土运输等治理工作;强力推进“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全覆盖开展积分管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

(四)坚守好高质量发展底线,三大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推进果业振兴,组建县农发集团,建立“1+1+3+12+N”推进机制,更新重建老果园1.5万亩,改造提升老果园8.6万亩,发展水肥一体化6.5万亩。启动建设数字果园、数字小镇等示范应用场景17处,其中纳入市级备案5处。建成农产品智慧仓储保险设施5处,整体谋划数字乡村示范片区4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山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有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4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稳步推进省级、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强化金融赋能,“鲁担惠农贷”今年新增担保4亿元,“强村贷”业务数量和担保金额均居全市第一。二是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完成了54家企业VOCs治理设施提升和源头替代;集中开展 “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排查整治问题173项。完成矿山生态修复6处,申报了总投资10.1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了6500亩造林绿化及提升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1%,保持全省领先。加快建设“齐鲁水塔·海绵沂源”,实施了25公里的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下游人工湿地等工程。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内陆领先;沂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考核全省县域第三。三是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行动,严格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圆满完成了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暨我为沂源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在省对县级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县取得“优秀”等次。在全国首创“县镇同权”改革模式,首批104项政务服务事项赋予镇级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一证化”改革,实现了“多证集成、一证综合”。在全省率先推行信用审批“承诺即入”改革,首批58项行政权力事项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审批时间分别压减30%、40%、8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公布免提交证明事项1221项。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1项、省级创新平台3个,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3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成果转化12项。瑞阳公司获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为近8年全市唯一。预计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1.6%,全市最高。三是“双招双引”实现突破。创新实施“1+2+6+N”招商新模式,新增签约项目79个;全市招商引资现场会在我县召开,集中签约项目40个;在深圳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暨大亚湾沂源产业园启动仪式,签约项目15个。全县在建招商引资项目44个,省外到账资金49.6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9个。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20人获评齐鲁乡村之星、淄博首席技师等省市高层次人才。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新引进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2019人。落实人才支持资金800万元,办理“人才贷”2380万元。

(六)持续保障改善社会民生,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一是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全面落实低保、救助等政策,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后扶贫时代全方位保障网格。加快推进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投用16处。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茂盛养老院完成主体装修,瑞泽园养和养老中心完成主体工程,累计建设运营长者食堂22处。加强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7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二是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荆山中学完成主体工程,启动人民路小学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学校厕所152处,改造提升薄弱学校2所,撤并教学点、幼儿园8所。面向社会开放43所学校体育场,新建、改扩建体育健身场所8处。抓好“双减”政策落实,课后延时服务惠及59所学校4万余名学生。三是卫生健康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43.1万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县人民医院新院完成主体工程,县人民医院国家心衰中心通过验收。新建成中心村卫生室30处,进一步规范提升7处120急救中心。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四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全面升级改造“5+N”示范点35处,建设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2处,建成乡村戏台20个、城市书房1处、阅读吧6个、乡村记忆馆9处,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家,开展文化活动1万余场,“沂源红”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产业链聚合尚未起势,集群效应释能不足;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刚刚起步,果业振兴任务艰巨,种地养老重任在肩,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全域旅游仍未破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文旅融合赋能不足;城市能级不高、承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许多项目尚在政策优惠期,发展红利还未释放,财政承压负重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善;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高;有些干部担当能力不足,存在“本领恐慌”,专业素养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综合施策、靶向攻坚,下足功夫予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决战决胜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锚定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定位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突破提升、走在前列”总目标,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品质提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推进生态和安全,纵深推进从严治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开拓、艰苦拼搏,努力打造“六个高地”、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沂源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完善项目领导挂包、顶格协调、专班推进、调度考核机制,锚定时间点、夯实路线图、压实责任制,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顺畅、建设高效。共策划实施市、县重大项目102个,年度计划投资160.2亿元,力争项目开工率、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均达100%。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争取省级重点项目15个以上,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积极申报国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力争落实国家专项债资金9亿元以上,推动政府投资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实施工业企业“链长制”“链主制”,深挖细耕医药、电子信息等6条产业链,落地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深入推进制造业“五个优化”,实施重点技改项目60个,总投资50亿元,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工业等新经济产业,年内新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0处,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2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类新物种企业4家。四是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攻坚、批零住餐扩容升级行动,新培育纳统企业30家以上,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推进义乌商品城等商圈规范提升,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市级夜间经济新兴业态示范企业3家以上,建设1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园建设,建成一期网红直播基地、自动化分拣中心。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牛郎织女景区、“初心家园”等精品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沂源旅游IP;实施旅游承载力提升工程,新建旅游厕所10个、停车场5个、通景公路3条、更新增设旅游导示标识牌30个。

(二)着力用好用活平台思维,筑牢高质量发展强支撑。一是集中力量打造发展平台。做强经济开发区主平台,实施丰源路等5条道路建设,规划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沂河湿地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规范运营标准厂房、创业中心、创业公寓、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孵化平台和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效能。全面启动以共享工厂、智慧物流为业态的南部产业新城建设,塑造南部产业新版块;同步推进“产城路医学政”西部宜居新城建设,打造西部经济隆起带;激活唤醒华联矿业建设用地,以装备制造类项目招引落地为主业,振兴凤驿小镇,努力让“四驾马车”一起奔跑、多点发力。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培育平台。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实施“两个培育”工程,年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7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0-15家;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力争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以上,组织企业争取省、市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项以上;实施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工程,与浪潮科创中心合作打造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新增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4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三是全力构筑金融服务平台。实施金融赋能行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县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4.7亿元、3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13.7%。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确保全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内,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实施并购、重组及重大战略合作,加强后备企业上市培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三)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山水花园城市。一是加速推动农业调优增效。按照“1+1+3+12+N”的总体推进思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经营方式,年内更新重建老果园7万亩,打造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5处,推广水肥一体化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推广新型农业机械,保障粮食安全。建成县级农业农村智慧大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场景15处。抓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链接京东、省农担等平台载体,培植网红种植示范基地5家。扩建阿里巴巴(沂源)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提升果品后整理水平。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富锶产业研究院,推进富锶农产品园区化、产业化开发,打响“富锶苹果”“富锶水”特色品牌。二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启动鲁山路西延、华源路北延等市政道路工程,完成康源路建设。实施4.8公里污水主管网工程,推进城区道路雨污分流。完成东苑小区等3个片区、12.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张良社区等6个棚户区社区化改造,交付安置房2120套。大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围绕沂河、螳螂河、儒林河等城市水系,打造一批滨河城市活力片区,建成城市文化会客厅,推进九九乐园相邻景观打造和儿童乐园二期工程,改造提升水景公园、历山城市公园等4处城市公园,新建10处“拇指公园”和一批乡村公园。在城区新建30座公厕、300个充电桩,规划建设3处立体停车场。三是优化便捷县域交通路网。做好鲁中高铁、潍坊临朐至沂源城际高铁、沂源通用机场、黄海线二期芝芳至莱芜界段改建、草齐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对上争取、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S229沂邳线芝芳至张良段、华源路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序时推进临临高速沂源段建设,新建提升农村道路39公里,实施淄安路、鲁沟路大修工程。四是全面统筹推进城乡治理。深化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开展“七大提升行动”,全面巩固第一轮整治成果。有序推进1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新建5G基站200个,实现镇(街道)重点区域5G基站全覆盖。

(四)着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水青山美丽沂源。一是下大力气推进生态修复。实施森林系统打造工程,建设7.8万亩国家储备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认真落实林长制、田(山)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开展13.9万亩林木病虫害防治,完成1000亩山体绿化提升。实施沂河、苗庄河等10条、110.8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93条。深入推进砂石行业专项整治,建设规范化砂石加工基地3处,生态修复废弃露天矿山7处。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引导砂石等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二是铁腕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严格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管理,强化工业窑炉、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严格移动源和扬尘污染管控,推进“雾森”系统重点区域、路段全覆盖,力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入全省前30名。狠抓工业水污染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中水回用处理厂和沂河截污项目;加快推进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在全县9个建制镇驻地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实施60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力争沂河韩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丰水期达到Ⅰ类标准。全面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快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光伏、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能源结构,为实现“双碳”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紧盯源能热电、城市燃气等要害单位,合理调配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能源供应。全力推动污染企业“退城进园”,加快推进青岛啤酒产业园、沃源公司高档面料生产线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投产运行东部热源二期项目,完成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5500户居民管道天然气配套工程。规范运行经济开发区能源综合管理平台,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打造全县“能源洼地”。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跨域通办”服务,推动更多“全省通办”“市域通办”事项在我县落地,积极探索与省内外更多地区建立通办联盟,延伸通办服务链条。深化“县镇同权”改革,再筛选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赋予镇级实施,进一步拓展政银(邮、商、医)合作深度和广度,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便利办,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投资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信用积分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措施,不断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二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抢抓全省一体化发展战略窗口期,全面融入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积极承接溢出资源,主动对接头部企业,落地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力争实际使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办事处,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引进优质平台公司,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50亿元以上。三是推动“双招双引”取得实效。落实好“1+2+6+N”招商新模式,做活“六个一”平台,抓实企业“朋友圈”“链长制”招引举措,开展项目策划储备、项目洽谈“百日攻坚”、项目签约集中展示、项目落实落地竞赛四大行动,力争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抓好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园15个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年内全部投产达效,加快形成新的特色增长极。用足用好“人才金政37条”,实施青年人才引进工程,高标准建设县人力资源市场,引进高校毕业生2000人以上。

(六)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建设以人为本幸福沂源。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建立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实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三年规划,推动极有鲜等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00人以上。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救助政策,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建设300处集长者食堂、农村澡堂、卫生室、美家超市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民生综合服务体。二是守护群众健康安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面投用县人民医院新院,新建20处中心村卫生室。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和救治体系建设。建设县公共卫生和医疗中心,健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三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落实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实施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易址新建工程。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启动义务教育段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学生学习环境优化、校园安全提升、学校饮水改造等工程,改造提升29处老旧学校校舍及运动场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所,建设荆山中学、人民路小学。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造提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0处、“5+N”示范点18处,建设提升乡村戏台20个、城市书房2个、阅读吧6个,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1万场。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拍摄影视作品5部,新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家。争创国家级示范数字档案馆。五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打好打赢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信访维稳高压态势,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省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守牢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