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东里镇实施拥河发展整建制打造乡村 振兴示范片区实施方案 | ||
---|---|---|---|
索引号: | 11370323004223340Y/2022-524214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5-07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东里镇人民政府 |
东里镇实施拥河发展整建制打造乡村
振兴示范片区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沿河、沿主干道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先行试验区,提升“凤驿小镇”整体发展能级,推动东里镇乡村全面振兴、进位攀高。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县委、县政府“突破提升、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拥河发展”为抓手,沿沂河、韩莱路等主要线路,建设连片美、持久美、内在美、生产美、风尚美“五美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强化数字赋能、金融赋能、产业赋能,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扩大和彰显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凤驿小镇”特色和亮点,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中走在前列。
(二)目标任务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将拥河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总引擎,以沂河生态修复及沂河引水工程为基础,以全域美丽乡村片区创建为抓手,落实落细“两山”理论、“三农”问题及数字乡村等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果业振兴、文化旅游、乡村民宿、全域公园建设等多个重点项目。依托各河流域实施一体化规划设计,进一步凸显东里山水优势,以水涵养生态、滋养农业,为凤驿特色小城镇建设注入灵气。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现代农业大镇。力争2023年,实现沿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全覆盖,形成由点及面、连片发展的全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三)重点任务
1、加快产业振兴提档升级。下大气力培育高效特色产业,加快果业振兴“221”工程实施进程,围绕苹果、葡萄、金黄金桃、草莓等主导品种,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构建四季有果、产业兴旺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盘活农村空闲宅基地、闲置农房等措施,拓展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文创基地、康养基地、高端民宿、农村电商、研学写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强做大“凤驿小镇”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推动三产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东里低碳绿动力制造产业园,以华联“二次创业”为示范,带动全镇制造企业加大可持续发展投入,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2、做好古镇文化振兴文章。保护农村古桥梁、旧城墙等承载传统文化的乡村历史建筑,织牢东安故城、唐山摩崖石刻等文化古迹保护网络。深入挖潜村庄历史故事,以《记忆沂源》编写为契机,优化丰富《寻根东里》,广泛推进村史志编写;因地制宜推广后水北“乡村记忆馆”模式,统筹推进残垣断壁整治与乡村文化记录工作。对村庄的建筑风格、村落风貌进行个性化建设,广泛建设民俗博物馆、乡村记忆馆、村史馆、历史文化展室等,对农村文体设施进行全面提升。
3、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片区。深入实施“留住最美乡愁,建设醉美果乡”行动,以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片区为契机,立足品质提升和破解短板,对全镇进行统筹规划,高标准设计,精准分类,集中实施村级公园广场、小微景点、生活污水、线路整治、垃圾分类、背街小巷亮化、村内道路提升等10个工程项目,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全域公园建设等工作,把庭院建成精致小品,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针对人居环境“五大堆”整治不到位及反弹现象较重的问题,在全镇组织开展一次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彻底将村内房前屋后“五大堆”问题全部清理到位,将全域美丽乡村项目扶持作为激励政策贯穿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全过程,以项目扶持倒逼人居环境整治,将全镇打造成市级全域美丽乡村片区,为全市美丽乡村打造提供示范样板。
4、倡树积极和谐文明乡风。优化提升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一批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示范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改革,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适时举办喜事新办等节庆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综合运用“以地养老”、“医养结合”、党建共同体等五种建设模式和支部领办合作社反哺运营等三种运营方式,年内建设完成22处 “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实现功能全覆盖,全方位打造康养福地。
5、强化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创新模式,深化提升“一网三联”效能,不断完善“凤驿溯源”智慧数字管理平台功能,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施村集体收入“倍增”计划,探索实行党建共同体统领下的村级合作社跨产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着力打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版”,提升村级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合、深度融合的党建共同体新模式,6月底前建成6处党建共同体,推动基层党组织“模块重组”“条块融合”,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实现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建设的品质大提升、大提速、大跨越。
三、建设内容
围绕河道及主干线分布情况,将全镇48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区域,以路为网,以水为带,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和党建项目,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带动全镇乡村全面振兴。
(一)沂河流域
立足物候条件和产业基础,以东安、江河南、院峪、东长旺为中心集中建设300亩大棚葡萄示范园,示范引导周边村发展大棚葡萄生产。实施沂河河道综合治理和“沂水润藕”工程,抓好西长旺千亩藕塘基地建设,擦亮“西长旺藕”品牌。加快东里低碳绿动力制造产业园建设,发挥“产城镇联动、示范区域带产”作用,紧抓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园区4000亩建设用地空间资源,推动华联等传统制造企业“二次创业”,吸引围绕新型能源革命与新材料产业制造的项目积聚,形成低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逐步搭建“一主、一副、多元”的低碳产业生态区,打造具有东里特色的低碳生活应用场景示范小镇。依托新明食品有限公司,优化提升本地果品深加工水平,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补链延链,全面增加果品附加值。实施星辉冷链物流中心和分拣中心项目建设,专线对接湖南红星全国农批市场,搭建“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向果品深加工要效益。致力服务于绿动力产业园发展,组建成立“村企联建型”绿动力产业园党建共同体,实现村企联合发展和互利共赢。围绕提升民生品质,在东村、东安、西长旺、沂河南、韩旺三村等村建设7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实施凤驿·家园医养综合体项目建设,覆盖韩旺办事处等17个村,打造康养福地示范样板。借助《记忆沂源》编纂契机,进一步挖掘“东安故城”和“闵仲书院”等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提升凤驿小镇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与滨河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小城镇服务承载力,凸显镇驻地乡村振兴中心区综合功能,提升镇驻地“时尚气质”,聚力打造南部中心城镇。
(二)马庄河流域
下大气力抓好可乐山、下柳沟等新建苹果示范园的规范化建设,采取“技术托管+收益分成”的模式,聘请技术团队全程介入进行指导,确保示范园区可持续运营。依托梅家坡高技能人才实践基地,新发展40亩维纳斯黄金苹果示范园,探索间作牧草种植新模式,引进易丰产、口感好、耐储存的苹果新品种开展试种。充分发挥淄博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和新农民成长工作室的作用,加快实施“万人培训”计划,优化果业振兴人才队伍,为每个村打造一支“土专家”科技服务队。实施灵龙山居乡村旅游示范点配套设施、王坪研学写生基地、凤驿航天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凤驿花开、逸品山水、田园柳舍及九顶莲花山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片区旅游环线,全面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依托河南责任区,组建凤驿小镇党建共同体,更好服务于“双区共建”。在梅家坡、可乐山、前河南等村建设5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整合江河南、郑家旺、前河南、后河南等村宅基地资源,一体化打造占地面积27亩的“凤驿家园”新型农村社区。
(三)墨牛河及红水河流域
立足优质苹果主产区优势,在抓好老果园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低劣老果园的更新重建,确保年内实现破题。认真做好苹果枝条综合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果树枝条破碎发酵有机肥推广。抓好黄崖子新建果园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凤驿溯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在黄崖子村建设1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覆盖墨源泉村。搭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基地,依托凤驿溯源智慧数字平台,突出实用性定位,完善大数据模块功能,结合智慧手机终端打造,将溯源智慧数字平台打造成为涵盖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清洁、党建工作等模块的全镇数字信息中心,实现镇域大数据、特色工作立体化、可视化展示,并通过相关技术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四)巨东河流域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依托金黄金桃培育基地,加快研发培育易丰产、存储期长、口感好的金黄金桃优质品种,积极开展新品种试种,合理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实现错峰上市、稳定增收。加快福禄坪果酒加工项目建设,实现金黄金桃速冻和果酒加工,拉长桃产业深加工链条,最大限度减少市场风险。启动实施东长旺桃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拓宽市场交易空间,优化市场交易环境。依托福禄坪责任区,组建成立“紫荆花开”党建共同体,实现产业融合抱团发展。在福禄坪村建设1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功能覆盖刘家圈、紫荆峪、孟家庄等5个村。实施巨东河东长旺段南岸“以坝代路”工程,建设2千余米河坝,以坝体为路基,开辟南岸道路,完善巨东河流域交通运输网络,优化提升巨东河生态环境。
(五)水北河流域
顺势引导群众发展以草莓、大樱桃为主体的高效设施农业,积极稳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因势利导对低劣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更新重建,确保年内实现突破。优化提升前水北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对后水北、暖院等5个村功能全覆盖。依托水北责任区,组建成立“盛泉花开”党建共同体,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六)柴家庄河流域
充分发挥盘龙山智慧果园和绳庄苹果示范园的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示范带动周边村分类推进实施老果园改造,不断放大示范效应。加快实施水资源统筹配给及水肥一体化试点工程,为今后在全镇推行水资源统筹配给及水肥一体化运营管理提供有益经验。在柴家庄、三庄村建设2处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覆盖幸福、吴家北峪、绳庄村。依托柴家庄责任区,组建成立“凤驿龙园”党建共同体,引领流域果品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全镇果业振兴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将实施拥河发展作为全镇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细化任务分工,统筹部署推进,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责任部门靠上抓的工作局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 强化资金保障。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加强资金整合管理,统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积极吸引工商资本注入片区建设,为实施拥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三) 强化资源整合。整合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等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向连片创建、示范园区倾斜,实现重点突破,行动突围。
(四) 强化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抓好拥河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研究破解农村闲散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城市人才支持农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统筹配给及水肥一体化运营等关键制约,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注重机制创新,灵活运用“一事一议”、先干后补、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社会捐助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拥河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不搞形象工程,使实施拥河发展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让群众成为实施拥河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