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信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标题: 2006年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113703233130158447/2011-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1-07-01 发布机构: 沂源县人民政府
  • 标题
  • 正文
  • 手机

2006年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1-07-01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统计局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兴源”的总体要求和“三明显”、“一跨入”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02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6605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7396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6295万元,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6:53.9:33.5调整变化为11.8:54.1:34.1,变化趋势为第一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5%、57.73%和38.82%,对全县生产总值的增长分别拉动0.6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达到3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外经外贸增速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727万美元,增长75.4% ,其中出口10524万美元,增长69.9%。

   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截止到年底,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业户达到9233户,其中私营企业982家,个体工商户达到8251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9608人。

   全县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均GDP达到16158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308美元),比上年增加2149元,增长15.3%。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4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增长12.2%。

   2006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进一步增强,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农民增收的路子不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二是工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项目拉动力不强,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仍然是薄弱环节;三是乡镇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四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比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农业

   全县各部门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得到较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4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增加值10.6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林业、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9亿元、1.35亿元、0.33亿元,比同比增长12.03%、5.7%、8.9%,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49%。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农产品名称  

  面积(亩)  

  总产量(吨)  

   增长(%)  

   粮食  

   179266  

   53293  

   14.94  

   #小麦  

  60820  

   15215  

   38.86  

   #玉米  

  74298  

   24922  

  17.36  

   #地瓜  

   34747  

  11706  

   -7.87  

   棉花  

   3234  

   278  

   43.30  

   花生  

  45431  

   9230  

   5.22  

   烤烟  

   15544  

  2333  

   -22.13  

  蔬菜  

   85363  

  278304  

  0.77  

   蚕茧  

     

  288.8  

   17.07  

   水果  

  336990  

 477401  

   6.30  

   干果  

     

  3275  

   5.2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截止到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9781千瓦;农用载重汽车472辆;农用拖拉机2800台;排灌机械动力8.29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2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2.7%。全县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21014吨;农村用电量16333万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761吨;地膜覆盖面积5262公顷。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家畜存、出栏数不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实现37104吨,其中猪肉14993吨;猪出栏19.06万头,猪存栏4.99万头;牛出栏2.28万头,牛存栏1.53万头;羊出栏29.12万只,羊存栏25.27万只;家禽出栏960万只,家禽存养233.7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实现2846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2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增长34.33%;实现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28.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到90家,比上年增加了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40731万元,同比增长39.83%。①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52万元,集体工业完成10624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7257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29939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32943万元,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43593万元。②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3398万元,增长34.76%;轻工业完成497333万元,增长41.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0985万元,同比增长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1587万元,同比增长38.04%;完成利税165507万元,同比增长35.36%,其中利润104971万元,同比增长38.06%,年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了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5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具体如下: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工业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总产量  

  增长(%)  

   原煤  

   万吨  

   28.9  

  -9.4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45141  

   44.72  

   供电量  

   万千瓦小时  

  88786.9  

   4.86  

   水泥  

  万吨  

   165.99  

   57.17  

   合成氨  

   吨  

   123407  

   31.77  

   浓硝酸  

  吨  

   68818  

   0.16  

   碳酸钠(纯碱)  

  吨  

  26908  

   13.91  

   玻璃纤维纱  

   吨  

   8916.21  

   10.88  

   布  

  万米  

   9847.38  

  73.25  

   机制纸  

   吨  

  52663  

   34.50  

   啤酒  

   千升  

   69640  

   41.82  

   白酒  

   千升  

  4607  

   58.86  

   化学原料药  

   吨  

  232.95  

   70.81  

   皮革服装  

  万件  

   4.98  

  88.35  

   塑料制品  

  吨  

   16980  

  36.80  

   轻革  

   万平方米  

   197.80  

  22.01  

   铁矿石原矿量  

   吨  

   716250  

  25.51  

   鲜冻畜肉  

   吨  

   28030  

  -46.17  

   耐火材料制品  

   吨  

  73197  

   17.23

   全县建筑业企业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全年有资质级别的建筑企业达到31家,实现施工产值74109万元,比上年增长3.3%;完成增加值20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利税5894万元,增长36.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8283元/人,增长1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1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5.9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845万元,同比增长28.61%,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269695万元,增长27.66%;5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45150万元,增长34.98%;房地产开发完成20520万元,增长5.98%.分城乡看,城镇项目和农村项目分别完成155419万元、114276万元,分别增长35.05%和18.82%。

   就50万元以上项目来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700万元,占3.23%;第二产业完成182984万元,占67.88%;第三产业完成78011万元,占28.89%。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64%、28.14%和23.45%。工业投资势头强劲,2006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8779万元,同比增长32.24%。全年施工50万元以上项目241个,新增固定资产146219万元。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能运量大大提高。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681.4公里,好路率达到95%,公路密度达到41.7。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01万吨,货运周转量24256万吨公里,客运量292万人,旅客周转量8038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17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9.99%。基础设施逐年加强,客户满意率不断提高。年末宽带用户8200户,移动电话数用户154000户,无线市话用户11000户,市话和农话年末到达户数分别为47400户和78900户,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58700门,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8900门。

   六、国内、外贸易.物价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3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1%。 其中,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完成12740万元,增长9.23%;零售业完成284971万元,增长17.66%;餐饮业完成50588万元,增长4.15%;住宿业完成1525万元,增长9.71%;其他行业完成23299万元,增长19.67%。从经济类型分类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59578万元,增长22.11%;个体经济单位276509万元,增长12.2%;私营经济单位13737万元,增长59.86%。

   2006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6727万美元,增长75.44% ,其中出口10524万美元,增长69.9%,进口6203万美元,增长85.6%;实际利用外资110万美元,同比下降95%;合同利用外资912万美元,同比下降75%。

   市场物价全年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现微升趋势。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非食品价格指数100.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1%,消费品价格指数101.1%,扣除鲜菜鲜果总指数100.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表

  分类项目  

   分类指数(%)  

   食品类  

 102.1  

   烟酒及用品  

   99.9  

   衣着  

   100  

   家庭设备及用品  

   100.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7  

   交通和通讯  

   10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2.9

   七、财政.金融

   全县财政收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境内财政总收入869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607万元,增长 24.92%;财政支出69923万元,增长18.18%,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2%。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各金融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央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倡导优化信用环境,加强金融服务力度,运用多种信用工具,增加信贷投入,调整信贷结构,发挥了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30046万元,较年初增加68061万元,增长14.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0316万元,较年初增加51895万元,增长17.3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0791万元,较年初增加44420万元,增长14.5%。银行现金收入123.26亿元,下降13.78%; 银行现金支出 128.02亿元,下降11.77%。

   八、教育.卫生.科技.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办学初具规模。年末全县拥有教育机构216处。其中职业学校4处,普通中学25处,其中完全中学2处,高级中学3处,初级中学1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7处),普通小学71处,幼儿园115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年末在校学生83681人。其中职业学校学生3538人,高中学生13223人,初中学生30350人,小学生36470人。在园幼儿数达到12577人。聋哑学生1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年向外输送大中专学生3582人,其中本科学生1538人,专科学生2024人,中专学生20人。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18处,乡镇卫生院13处,爱婴医院13处,其中2 处县级医院已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一年来,继续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加大药品监督和预防保健工作力度。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拓宽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巩固了低生育水平。全县医院病床79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27人。

   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加快,科技队伍逐年壮大。全年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7个,获科技进步奖4项,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753人,其中高级职称1828人,中级职称5264人,初级职称13661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55%。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才辈出。2006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发展人数为80500人。发展等级运动员48人,等级裁判员20人,专职教练员18人。全年共荣获奖牌230枚,其中:国家级金牌2枚;省级金牌14枚,银牌14枚,铜牌7枚;市级金牌56枚,银牌60枚,铜牌77枚。全县举办城乡田径运动会 59次,参加人数达到11000人。

   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县文化馆组织专业文艺表演场次达到39场,观众人次达到59万人次,图书总藏量达到13.1万件册,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全县各乡镇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加密网,数码电视频率信号初步进入居民家中。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突出抓好城市建设。编制完成了城市风貌规划,建成了沂河源民乐园和胜利山水上乐园一期工程,实施了7条新建道路工程,加快了电力、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铺开了城区大绿工程,新增绿地面积4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铺开了7条计10.4公里城区新建道路和续建道路工程建设,实施了城区路平工程,共维修破损路面32.2万平方米。加快道路建设,完成了3条23.8公里的县省道改造和91条111.2公里的村道工程建设。积极配合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积极搞好城市经营。大力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进一步盘活了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拓宽了城建融资渠道。加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实施了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程,开发整理土地6000亩。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重点对县内35家企业的水污染及大气污染进行了整治,加大了投资力度,收到明显效果。全年开设治污项目16个,总投资6779万元,比上年增长80.9%。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813.2万吨,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4.56%;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48.59亿标立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1206万吨,污水处理率81%。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4元,比上年增加1195元,增长13.41%;人均消费支出6519元,比上年增加1035元,增长18.87%。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增幅较大是家用电脑、空调机、微波炉、移动电话等,中高档乐器已开始进入住户家庭。其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微机30台,有14台接入互联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下:

   城市住户耐用消费品百户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计量单位  

   数量  

   成套家具  

 套  

   110  

   摩托车  

   辆  

   87  

   自行车  

   辆  

   130  

   助力车  

   辆  

   40  

   洗衣机  

  台  

  90  

   电风扇  

   台  

   190  

   电冰箱  

   台  

   70  

   冰柜  

  台  

   4  

   彩色电视机  

  台  

  117  

   影蝶机  

   台  

   84  

   家用电脑  

   台  

   30  

   中高档乐器  

  件  

   4  

   微波炉  

 台  

   20  

   空调器  

  台  

   30  

   固定电话  

   部  

   80  

   移动电话  

  部  

 147  

   饮水机  

  台  

  97  

   照相机  

  架  

   44  

   排油烟机  

  台  

 87  

   电炊具  

   台  

  104  

   淋浴热水器  

  台  

   47  

   吸尘器  

 台  

  4  

   有线电视  

   台  

   97  

  互联网计算机  

 台  

   1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比上年增加46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2元,比上年增加438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4元,比上年增加494元, 增长20.3%。

   农村住户耐用消费品百户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计量单位  

   数量  

   大型家具  

   件  

   104  

   电风扇  

  台  

  150  

   电冰箱  

  台  

   12  

  自行车  

   辆  

   108  

   摩托车  

  辆  

   83  

   电话机  

   部  

   85  

   移动电话  

   部  

   66  

   寻呼机  

   台  

   0  

   彩色电视机  

   台  

  96  

   黑白电视机  

   台  

   8  

   录放像机  

  台  

   1  

   影蝶机  

   台  

   56  

   收录机  

   台  

   11  

   组合音响  

   台  

   30  

   照相机  

   架  

   6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8942人,工资总额7.79亿元,年平均工资13350元/人,增长9.1%。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8630人,工资总额7.59亿元,年平均工资13363元/人,增长8.1%。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末总户数达到195086户,总人口5577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981人,农业人口433774人。总人口比上年增加了1176人,增长0.21%。全年出生人数5007人,出生率为8.7‰;死亡人数3237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金融部分数据统计范围仅为人民币口径,不包括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