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联村党建”抱团振兴

发布日期:2019-08-08浏览次数:字体:[ ]

“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2万多。片区内的八个村都较着劲、撸起袖子加油干,谁都不想落后。”谈起乡村振兴的势头,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支部书记张继学底气十足。

如今,朱家户村已创成“省级美丽乡村”,延绵几公里,处处是绿水青山、处处是粉墙黛瓦、处处是中国文化味儿……今年五一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多万元。

更为难得的是,周边的姚南峪、石井河、碾砣等村,党员、群众代表争先恐后地到朱家户村示范区参观学习,全都动了起来。短短时间内,不仅朱家户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省级旅游特色村的美丽蝶变,同一片区的其他8个村同样实现了美丽乡村巨变。

沂源县在接续传承“沂蒙精神”中,积累了良好的基层党建优势。今年6月,县委出台《关于推行“联村党建”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突破以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探索推行“联村党建”工作模式,在促进村级“就近以强带弱、建设过硬支部、片区抱团发展”方面,趟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燕崖镇率先成立朱家户联村党委。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告诉记者,朱家户片区的8个村,地缘相邻、人文相亲、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就有“搭伙过日子”的意愿。燕崖镇党委以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等为依托,正式成立了中共朱家户联村委员会,联村党委书记、副书记由镇党委从镇机关党员干部中考察提名、民主选举产生,其他7名党委成员从联建村的党组织书记中选举产生。自此,该区域8个联建村真正成为了“一家人”,成为全县面上构建形成大党委、大服务、大发展格局的先行“样板区”。

“联村党建”,核心在“联”,关键在联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联村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联席会,研究解决各联建村协同发展事宜,遇到大事难事,实行合力攻坚。目前,镇党委健全完善了成员分工负责、定期联席会议、集中办公轮班、民主议事决策、广泛民主监督、协调联动攻坚等6项制度,实现了阵地联用、办公联署、定事联商、实事联办。

为防止出现“村合人不合、人合心不合”等问题,燕崖镇党委推行“联村党建”工作“三不变、三独立”。

“三不变”,即“实行行政管理区域、村民自治主体、集体资产资源权属不变;实行到村各类扶持资金、项目、政策等投向和受益范围不变;实行到村转移支付资金、运转经费和领取生活补贴人员补贴政策等拨付标准、渠道不变。“三独立”,即保持联建村财务管理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独立收支。这让各联建村吃了“定心丸”,没有了“后顾之忧”,党员干部群众相互“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乡村振兴干劲和信念源自哪里?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溯易告诉记者,沂源是沂蒙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红色文化浸润和养成了提升了沂源党员干部“骨子里的红色精神”。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到村里调研,遇到一位正在砌墙的老师傅,问“您这么下力气,一天能挣多少钱啊?”老师傅朴实地回答到:“说什么工钱啊,人家别的村的党员干部都带头干起来了。不求别的,将来我孙子来看的时候,记得这片墙曾是爷爷垒的就行。”朱家户村为建设几千米的旅游文化长廊,村里285户村民,出义务工最多一天就达到200个,党员群众义务劳动累计5000多个工时。

在南鲁山镇,七一前夕成立了中共南鲁山镇流水联村委员会,北流水、南流水、东流水和车场4个村之间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通过成立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让村民变股民,大伙入社一块发展致富项目,一块奔小康。

布局“一盘棋”,组织联建助力抱团振兴。而今,在沂源,各联建村在联村党委的组织领导下,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正驶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快车道”。

沂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尚武告诉记者,下一步,沂源将结合实施基层党建“十百千”行动,创新帮促带动、共建互助、产业引领、跨界融合等模式,因地制宜继续探索推行“联村党建”工作模式,争取在全市、乃至全省打造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的“新高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